[发明专利]立体触控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48423.0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和;杨健傑;李文渊;林炫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6F3/041;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触控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为了能够检测到较佳的触控信号,通常会将触控信号的检测结构设置于靠近信号源(例如手指)处,以降低触控信号的噪声比。而若要让内嵌式(in-cell)的触控显示面板能够呈现平面/立体影像,一般而言必须将二维/三维可切换式结构置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然而,触控信号的检测结构与造成耦合电容改变的信号源之间就会因间隔液晶面板而相距过远且增加来自二维/三维可切换式结构装置的噪声干扰,反而可能会让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失效。而如果使用外挂式触控面板则又会增加整体厚度与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触控显示器,包含显示面板与立体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像素单元。立体触控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多条接收电极、多条传送电极、多条共通电极、信号驱动器与共通电位提供单元。第二基板相对第一基板设置。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接收电极与共通电极皆置于第一基板。传送电极置于第二基板。信号驱动器电性连接传送电极与接收电极,用以依时序提供多个传送电极触控信号至至少部分的传送电极,并依时序检测接收电极与至少部分的传送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所产生的接收电极触控信号。每一传送电极触控信号让液晶层的多个液晶分子实质上无法应每一传送电极触控信号而偏转。共通电位提供单元用以提供共通电压至至少部分的共通电极。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立体触控面板可借由接收电极、传送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配置,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以及形成立体影像的功能,其厚度及重量可因此减小,亦可增加穿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立体触控面板于一实施方式的上视图;
图3为图2的传送电极于立体显示时的信号图;
图4为图2的传送电极、接收电极与共通电极于图3的时间T1与T2之间的信号图;
图5为图2的传送电极于二维显示时的信号图;
图6为图2的传送电极、接收电极与共通电极于图5的时间T1与T2之间的信号图;
图7A为图1的接收电极、传送电极、共通电极与像素单元一实施方式的上视图;
图7B为图1的接收电极、传送电极、共通电极与像素单元另一实施方式的上视图;
图8为图1的立体触控面板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其中一时序的上视图;
图9为图1的接收电极、传送电极、共通电极与像素单元另一实施方式的上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2的立体触控面板于一实施方式的其中一时序的上视图;
图14为图12的立体触控面板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其中一时序的上视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面板 102:第一方向
110:像素单元 200:立体触控面板
210:第一基板 220:第二基板
230:液晶层 240、240a、240b:接收电极
250、250a、250b、250c、250f、255:传送电极
252:延伸方向 260、260a、260b:共通电极
270:信号驱动器 290:共通电位提供单元
295:切换器 310:框胶
320:绝缘层 330:柱面镜
340:偏振片 RXS:接收电极触控信号
F:浮动电位 LCS:液晶驱动信号
T1、T2:时间 TXS:传送电极触控信号
TXS1、TXS2、TXS3:脉冲信号 Vcom:共通电压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手机支架
- 下一篇:一种小型DV机用3D拍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