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SB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47698.2 | 申请日: | 2014-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52;H01R2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屏幕移动终端的普及,其耗电量也成为人们面对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容量电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始为用户所使用,但是大容量的电池的充电电流由于USB连接器的原因被限制,因此其电流容量越大其充电时间也越长(Micro USB连接器最大充电电流为1.8A)。以2000mAh容量电池为例,用1C充电时间要2h左右,并且自2013年以来,5英寸高清的LCD成为触摸屏移动终端的主流,如三星 S4使用3500mAh电池,用现有Micro USB,从终止电压充电至限制电压预计要4h以上,充满电时间会更长。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USB连接器无法快速为大容量电池进行充电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流通高额电流的USB连接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SB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设置在连接器本体前端的引脚,所述引脚包括: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第一数据引脚、第二数据引脚和ID引脚;其中,所述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电源引脚外侧的辅助电源引脚以及设置在接地引脚外侧的辅助接地引脚。 所述的USB连接器,其中,所述辅助接地引脚与接地引脚之间的距离为0.15毫米;所述辅助电源引脚与电源引脚之间的距离为0.15毫米。 所述的USB连接器,其中,所述辅助电源引脚和辅助接地引脚的厚度为0.1毫米。
所述的USB连接器,其中,所述USB连接器为A型USB连接器、B型USB连接器或AB型USB连接器。
所述的USB连接器,其中,所述辅助电源引脚和辅助接地引脚的长度为3.5毫米。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USB连接器,通过在USB连接器电源引脚外侧增设辅助电源引脚以及在接地引脚外侧增设辅助接地引脚,从而实现了USB连接器适用于流通大容量电流的同时,还可以兼容现有通用的Micro USB连接器,电性能安全且实用性高,为用户进行大容量电池的充电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USB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USB连接器的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SB连接器,以下对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目前现有的Micro USB连接器(本实施例中以现有技术中的B型为例),所述Micro USB连接器的本体0的前端含有五个引脚,分别为:电源引脚1、接地引脚2、第一数据引脚3、第二数据引脚4和ID引脚5。
对现有的 USB连接器过流能力进行验证,验证报告如下:
使用下表一中的设备对现有的 USB连接器过流能力进行验证。
表一:
将试验的样品分为三组,使三组USB连接器分别给予不同的流通电流,对其温度进行测试,在通电一个小时以后,温度达到稳定,记录其温度值,在本次测试中当样品的温度超出30K时则判定为不合格,也即说明其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表二、表三所示:
表二:
表三:
通过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流通电流为2.3A以内,现有技术中的USB连接器是可以承受的(为了使其能长期使用,其标准流通的电流值为不超过1.8A),但是当其流通电流为3A时,则超出其最大承受电流能力,测试结果为不合格。
现有技术中,当屏幕大于5英寸时,对电池容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至3000mAh,在这个基础上,按照1.8A的过流能力计算,充满电时间一定大于2小时以上,若需要快速充电,比如在充电曲线中CC mode下,快速达到80%的容量,将时间控制在30minute以内,充电电流需要在3.5A(具体换算可以参考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左右,而现有技术中的USB连接器的最大过流能力不超过3A,于是需要过流能力为3A+的Micro USB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7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