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7673.2 | 申请日: | 2014-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5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洪峰;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buck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属电能变换装置中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双降压式逆变器(Dual Buck Inverter—以下简称DBI)是近年来被提出以及大量研究的新型逆变器拓扑。与传统的推挽、全桥等逆变器相比,DBI具有无桥臂直通和无开关管寄生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的突出特点,对于电源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尤其适用。DBI为同时实现逆变器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提供了一种简洁的途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及广阔的发展背景。DBI与传统半桥逆变器一样,存在以下缺点:DBI需要外接正负直流母线电压,其幅值超过输出电压最大值的两倍,直流电压利用率低,器件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两倍,不适合高压输入场合;桥臂只能输出+1和-1两态电平,工作于双极性调制方式,桥臂输出波形谐波含量大,需要较高的开关频率以及较大的滤波器。此外,DBI中包含两个滤波电感,而在开关电源中磁性元件的体积重量及损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随着功率的增大其比例也会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保留双降压式逆变器(DBI)高可靠性和高效率优点的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包括外接电源U、反转电路和双Buck电路,所述反转电路包括第一功率三极开关管S1、第二功率三极开关管S2、第三功率三极开关管S3及第四功率三极开关管S4,所述双Buck电路包括第五功率三极开关管S5、第六功率三极开关管S6、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续流二极管D2、输出滤波电感L、输出滤波电容C及负载R,所述第一功率三极开关管S1的漏极与外接电源U的正极连接;第一功率三极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三功率三极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到第五功率三极开关管S5的漏极;第三功率三极开关管S3的源极与外接电源U的负极连接;第二功率三极开关管S2的漏极与外接电源U的正极连接;第四功率三极开关管S4的源极与外接电源U的负极连接;第二功率三极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功率三极开关管S4的漏极,连接到输出滤波电容C与负载R相连的一端;输出滤波电容C与负载R的另一端也相连,连接到输出滤波电感L的一端;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到输出滤波电感L的另一端;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外接电源U的负极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与外接电源U的正极连接;第六功率三极开关管S6的漏极连接到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的连接点;第六功率三极开关管S6的源极与第五功率三极开关管S5的源极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解决了传统电路上的桥臂直通问题;
(2)与传统半桥型逆变器相比,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降低,更加适合高压、大功率的场合;
(3)与DBI电路相比,仅需要一个滤波电感,降低了整个电路体积和重量以及相应的损耗,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
(4)控制方案简单,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电路各开关模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单电感双Buck全桥逆变器电路采用的控制框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7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型曝气叶轮
- 下一篇:一种谷油米麸及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