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7230.3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6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7/08 | 分类号: | B66B7/08;B66B7/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以及 有的 尾缆减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以及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的尾缆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具备: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通过曳引或者放出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而使电梯轿厢进行升降的卷扬机;对卷扬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以及尾缆,所述尾缆从电梯控制装置向电梯轿厢供电,并且在电梯控制装置与电梯轿厢之间进行信号交换。尾缆的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升降通道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中继盒连接。
尾缆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晃动,例如尾缆会在建筑物因地震和风等而发生了摇晃时发生晃动或者在电梯轿厢驱动以及停止等时发生晃动。在现有的一般的电梯中,尾缆悬吊在升降通道内,并且没有设置用于抑制尾缆晃动的装置。因此,在尾缆因建筑物的摇晃等而发生了晃动时,尾缆容易与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各种设备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使尾缆发生断线等。由于尾缆的长度越长,尾缆的晃动幅度就越大,因此在高层用电梯中尤其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沿着升降通道在建筑物上形成被称为升降通道管路的尾缆通道,并且在对升降通道和升降通道管路进行连通的间隙处具备有用于防止尾缆从升降通道管路脱出到升降通道内的线缆固定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摘要)。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能够通过升降通道管路来抑制尾缆发生晃动,因此能够防止因尾缆的晃动而引起的各种设备的故障和尾缆的断线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6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中,由于必须沿着升降通道在建筑物上设置升降通道管路,因此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建筑成本变得昂贵,而且还会导致电梯的设置空间增大,从而使得建筑物的可有效利用的其他空间变小。此外,由于将尾缆插入升降通道管路内需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因此会使得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尾缆减振装置以及具备该减振装置的电梯,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不需要扩大电梯的设置空间,不会导致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困难,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尾缆发生晃动。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其具备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驱动使其升降的卷扬机、对所述卷扬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以及将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电梯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尾缆,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或者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面的结构物上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所述尾缆减振装置具备所述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通过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尾缆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通过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升降通道的壁面或者固定在升降通道壁面的结构物安装了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因此不需要在建筑物形成尾缆减振用的升降通道管路,由此能够防止建筑物的建筑成本上升以及电梯的设置空间扩大。此外,在本发明的尾缆减振装置中,在保持框体具备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通过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保持框体闭锁,因此只需要在升降通道内的适当部位设置保持框体就能够自动进行尾缆的保持,并且还能够使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结构的升降通道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结构的升降通道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尾缆保持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7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后分块盖式工件吊具及其控制系统
- 下一篇: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