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7132.X | 申请日: | 2014-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新堂悟;田坂真司;八木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533 | 分类号: | H01R13/533;H01R13/502;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将触头引入形成在基板上的触头插入孔的框体。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在机动车辆等上的连接器,众所周知的是从下方将贯穿了基板的相对(counterpart)侧触头插入安装在基板上的连接器内。相对侧触头通过形成在基板上的触头插入孔而被插入连接器内,当制造时的公差等造成相对侧触头与触头插入孔之间的位置产生错位时,则相对侧触头不能被顺利地插入触头插入孔中。并且,相对侧触头的数目越多,这样的问题越发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相对侧触头引入触头插入孔的框体。在框体上形成有引导孔(贯穿孔),当将框体配置在基板的下方时,引导孔被配置在触头插入孔的下方。引导孔形成为随着远离触头插入孔而直径加大的漏斗状,引导孔下端的直径大于触头插入孔的直径。因此,即使制造时的公差等造成相对侧触头与触头插入孔之间的位置产生错位,仍然能够在将相对侧触头插入到引导孔中后,将相对侧触头从引导孔导入触头插入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6873号公报
在所述引导框体中,通过使引导孔的上端与相对侧触头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将相对侧触头很容易地从引导孔引导到触头插入孔。因此,在相对侧触头插入引导孔内的状态下,相对侧触头与区划引导孔的引导框体的内周面接近。
不过,在搭载有所述连接器的机动车辆的电源、动力源(发动机等)附近很容易产生振动,从而使得引导框体也随之产生振动。但是,由于相对侧触头与引导框体的内周面接近,因此当引导框体振动时,该振动传递到相对侧触头,恐怕会使相对侧触头发生破损。并且,在不仅仅是引导框体发生振动,基板也发生振动而产生共振时,由于传递到相对侧触头的振动更大,因此相对侧触头更容易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相对侧触头的破损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夹着基板被配置在彼此相反一侧的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和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的滑动器。
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框体和偏压部件,所述第一框体用于对夹着在与所述基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触头而被配置在彼此相反一侧的第一可动体以及第二可动体进行收纳,所述偏压部件能够在使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彼此隔离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施加偏压力。这里,收纳在所述第一框体的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被从所述偏压部件施加偏压力且能够从通过所述第一框体而限制朝向彼此隔离的方向的移动的接近状态转移到隔离状态,所述隔离状态是比所述接近状态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且因所述偏压部件所施加的偏压力而与所述接近状态相比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更加彼此远离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在所述接近状态中具有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触头的直径的最小直径,区划具有直径越接近所述基板越小的区域的触头插入孔。
并且,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框体,在所述第二框体安装有与贯穿所述触头插入孔以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触头电连接的第二触头。
能够通过在所述第一触头贯穿所述触头插入孔以及所述基板而与所述第二触头电连接的状态下,移动所述滑动器而将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从所述接近状态变为所述隔离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在第一触头以及第二触头电连接的状态下,使第一可动体以及第二可动体为隔离状态,从而使第一可动体以及第二可动体远离第一触头。这样一来,即使第一框体产生振动或者第一框体产生振动且基板产生振动而引起共振,仍然能够防止该振动传递到第一触头,从而能够防止第一触头发生破损。
并且,在本发明中,能够优选通过所述滑动器按压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从而将所述第一可动体以及所述第二可动体从所述接近状态变为所述隔离状态。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按压第一可动体以及第二可动体这样的简单结构来使第一可动体以及第二可动体确实地远离第一触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7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