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IV-1Env特异性的全人单克隆抗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47095.2 申请日: 2014-02-11
公开(公告)号: CN103755805A 公开(公告)日: 2014-04-30
发明(设计)人: 曾毅;余双庆;管永军;徐柯;汪慧敏;冯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C12N15/13;C12N15/85;C12N5/10;A61K39/42;A61K48/00;A61P31/18;A61P35/00;A61P25/28
代理公司: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代理人: 吴鸿维
地址: 100052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hiv env 特异性 全人 单克隆抗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涉及多株HIV包膜蛋白(Env)特异性全人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分子对HIV-1具有中和活性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背景技术

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宿主体内产生大量的病毒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主要通过中和作用和ADCC作用来清除病毒。病毒感染细胞可以概括为附着、融合和核衣壳进入三个主要步骤。中和抗体可以在附着、融合和核衣壳进入细胞的每一个环节发生作用,也可以阻止组装的核衣壳和病毒的释放。此外,抗体还可以通过与未结合到细胞上的病毒颗粒发生交联而形成大分子凝聚物被细胞吞噬作用清除,从而发挥其中和效应。

有研究显示,最早在HIV感染8周时即可测得病人体内存在中和抗体,并且发现病人血清中和抗体的滴度与病人的病毒载量之间呈负相关,提示中和抗体在早期病毒控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发现,高度暴露却持续血清阴性者(即感染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延迟HIV诱导的感染者),其体液中存在中和抗体,存在于血液中的中和抗体还能抑制病毒的感染能力,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那些无需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却能够长期将CD4+T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并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水平以下的感染者,被称为长期不进展者(long term nonprogressor,LTNPs),这些人只占所有HIV-1感染者的不到5%,研究发现LTNP的粘膜分泌物中含有CCR5特异性IgA和IgG抗体,该研究小组对这些人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抗体的消失与AIDS的进展有关[2]。

在HIV-1感染者体内除了中和抗体以外,还有一些抗体虽然中和作用很弱或者没有中和作用,但仍然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杀伤HIV-1感染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 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最近泰国RV144疫苗试验的结果显示,疫苗对受试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其保护机理的研究表明,CD8细胞杀伤作用和中和抗体作用较弱,提示其他作用机理包括ADCC可能起到重要作用[3]。在对长期不进展者的研究中也发现,ADCC反应与HIV病毒的长期不进展相关联[4]。这些研究都显示ADCC在HIV疾病控制和疫苗研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近两年随着B细胞培养技术和单细胞RT-PCR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单克隆抗体的筛选速度。Laura M.Walker等从约1800名HIV-1感染者中逐层筛选,最后从一名非洲HIV-1C亚型感染者的记忆性B细胞中分离到了两株具有很强的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PG9和PG16,能中和高达70%以上的HIV-1流行毒株[5]。利用此类技术,其他研究者先后筛选到了VRC01以及PGT121~131等HIV-1广谱中和抗体,其中有些单抗能中和90%以上的HIV-1流行毒株[6,7]。但最近Zelda Euler等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HIV-1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对中和抗体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强,该小组用新近分离的HIV-1毒株(2003~2006年)与早期(1985~1989年)分离到的B亚型毒株分别对已知的几种广谱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新近分离到的毒株对VRC01和PG16抵抗力更强,但该研究也发现即使这些毒株对其中的一种抗体产生了抵抗,但仍然能被其他的抗体所中和[8]。这些研究均提示,如果我们找到更多的中和抗体,将他们联合应用,就有可能预防感染,在治疗中也有可能清除更多的病毒。此外,HIV-1单克隆抗体在HIV-1的诊断和科研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抗HIV全人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这些单抗能特异性与HIV包膜蛋白Env抗原结合,并对HIV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和ADCC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7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