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组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6981.3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马达组装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可有效定位马达的轴管内各构件的马达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是中国台湾发明I287962号专利案所揭示一种《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8的组装过程中,主要是借助轴套81的数个环状排列且具弯挠性的四个直条部811设计,在欲将动力轴承82等构件组装于该轴套81内部时,可将四个直条部811外扳呈弯斜状态,以供动力轴承82顺利组装于该轴套81内部,随后各直条部811复位呈直立状态后,可以将该动力轴承82定位于该轴套81内部,借此,即可完成后续组装作业。
然而,借助该现有组装方法所构成的散热风扇8结构于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该轴套81的四个直条部811仅用以包覆该动力轴承82,该轴套81所能提供的定位效果相当有限,必须利用额外的结构设计予以定位该动力轴承82;且也由于各该直条部811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该轴套81的结构强度不佳,容易影响该散热风扇8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该现有组装方法于组装该动力轴承82的过程中,必须先将四个直条部811外扳呈弯斜状态方可组装该动力轴承82,故组装复杂度相对提升,造成组装上的诸多不便。
请参照图2所示,其是中国台湾公开第201041279号专利申请案所揭示一种《马达及其定子装置》。该马达9的组装过程中,主要是先将如轴承91及顶撑构件92等(以下统称“轴管内装组件”)装设于轴管93内部后,再将定子组94套设于该轴管93之外部,以便利用该定子组94所形成的限位件941压抵该“轴管内装组件”,借此,以方便完成后续马达组装作业。
然而,借助该现有组装方法所构成的马达9,为确保该定子组94的限位件941能够确实将该“轴管内装组件”定位于该轴管93内部,该定子组94的结构必须另形成有该限位件941的设计,故造成该定子组94的结构过于复杂,且导致该定子组94的制造成本增加;再者,于组装使用的过程中,当该定子组94的限位件941用以压抵定位该“轴管内装组件”的过程中,容易因组装力道不易掌握,导致该定子组94的限位件941产生裂缝或断裂等情形,除同样造成组装上的诸多不便外,也无法有效定位该“轴管内装组件”。
综上所述,现有马达及其组装方法中,有关“轴管内装组件”的相关定位构造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改良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于组装时,能够直接利用轴管定位“轴管内装组件”,以有效简化组装复杂度的马达组装方法。
本发明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组装方法,其是于组装过程中,可确保轴管不会过度压迫“轴管内装组件”而产生损坏或破裂情形。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组装方法,其是在无须利用其他构件压抵“轴管内装组件”的条件下,仍可确实定位“轴管内装组件”,以有效防止其他构件因组装而损坏。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是可借助轴管有效定位“轴管内装组件”,以防止“轴管内装组件”自轴管松动脱落。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可利用简易的结构设计用以定位“轴管内装组件”,以有效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及结构复杂度。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及其组装方法,是利用简易的结构设计同时压抵定位“轴管内装组件”及“定子组”,以提供更佳的定位效果。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包含有:
一种马达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准备具有中空轴管的一基座,该轴管的开口端具有一热塑定位部,另将一轴管内装组件经由该开口端装设于该轴管内部;借助一加热治具对该热塑定位部进行加热,使该热塑定位部熔融变形,令该轴管的开口端形成缩径结构,待该热塑定位部冷却固化后,将该轴管内装组件定位于该轴管内;及将一定子组结合于该轴管的外周壁,以及将一转子枢接于该轴管,以完成马达的组装作业。
基于相同技术概念,本发明马达是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有一轴管,该轴管内部设置一轴管内装组件,该轴管内装组件具有一最大外径,另于该轴管设有一热塑定位部,该开口端借助该热塑定位部形成一最小内径,该最小内径小于该轴管内装组件的最大外径,该轴管的外周壁结合一定子组,以及该轴管另枢接一转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