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6708.0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抒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4 | 分类号: | H04N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通讯 过程 中的 视频 通讯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即时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最初,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沟通的方式主要有:短信、彩信和电话,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资费成本比较高。随着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技术的推广,网络流量费用的降低,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扩张,在移动终端通讯领域催生了很多产品,其中包括移动终端版的通讯产品(包括即时通讯产品或者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游戏等其他产品等)。
与短信、电话等沟通方式不同,移动终端上的通讯产品可以将用户组织成虚拟的社交网络,用户之间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进行,包括发送文字/语音信息、发送图片或者互相传递一些文件,等等,并且只要对方联网,信息就可以实时到达。这种虚拟的社交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也降低了沟通成本。
但是,文字或者语音的交流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互动不足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模拟通讯双方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现有技术中,可以提供视频通讯技术。通过该技术,通讯双方可以在通讯的过程中,在自己的终端设备屏幕上看到对方的视频画面,还可以通过音频等方式进行聊天。这种视频通讯技术对于在熟悉的好友用户之间的通讯过程是比较常用的,但是,如果两个用户还没有成为好友关系,用户可能不希望对方以貌取人,看到自己的真实长相或者对自己的长相有所顾虑等,或者,即使两个用户之间是好友关系,但是,在视频通讯的过程中也可能不希望过分暴露自己的真实形象,此时,其中,一方用户可能就会拒绝视频通讯。
因此,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如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满足用户既希望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进行交流,增进互动,又避免过分暴露自己真实形象的需求,从而提高视频通讯技术的利用率,更充分地发挥视频通讯技术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及系统,可以使得陌生用户之间在保证不过分暴露用户隐私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实现便捷的在线交流。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用于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视频通讯,包括:
接收视频通讯请求;
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
如果是,则将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以便在第二用户的视频对话窗口中显示该模糊化的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
一种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用于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视频通讯,包括:
第二用户的客户端向第一用户的客户端发送视频通讯请求;
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接收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所述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经过所述第一用户的客户端的模糊化处理;
在第二用户的视频对话窗口中显示该模糊化的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
一种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系统,用于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视频通讯,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视频通讯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
模糊化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以便在第二用户的视频对话窗口中显示该模糊化的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
一种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系统,用于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视频通讯,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用户的客户端发送视频通讯请求;
视频图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所述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经过所述第一用户的客户端的模糊化处理;
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二用户的视频对话窗口中显示该模糊化的第一用户的视频图像。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两个用户进行视频通讯的过程中,可以将通讯对方的视频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在不过分暴露用户隐私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讯的方式实现便捷的在线交流。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