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电焊条携带盒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6350.1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7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许珊珊;费韦平;许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许广胜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焊条 携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磁性电焊条携带盒。
背景技术
手工电弧焊是利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简称手弧焊。由于其设备简单通用,可用成本较低的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并且灵活方便,几乎可用于焊接各种位置、各种厚度和形状的焊件,所以在机械制造、造船、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手工电弧焊焊接质量主要决定于焊工的熟练程度和焊条的质量,焊条在保管、储存期间,往往会因为吸潮而使工艺性能变坏,造成电弧不稳、飞溅增多,并容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因此电焊条使用前必须进行烘干,而且在使用中要保持原有的干燥状态;但是目前在各类工地施工过程中,电焊条的使用环境条件却差强人意,由于个头小、分量轻、价值低所以造成了随手拿、顺手放、随便用的局面,吸湿变潮随意散落,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了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电焊条使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磁性电焊条携带盒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电焊条携带盒。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包括盒盖、铰链、盒体、提手、转轴、磁体、磁轭;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通过铰链与盒体连接,提手通过转轴与盒体固接,磁体、磁轭镶嵌在盒体内部,两个磁轭分居于磁体的两端通过两点吸引放入其中的电焊条,使之不易脱出盒外。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其中所述磁轭采用厚度3~5㎜纯铁制作,外观呈“口”字型,镶嵌在盒体内部高度方向上1/5和3/5处,盒体采用非磁性材料。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其中所述磁体采用长方体钕铁硼磁钢。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简单适用,有效解决了电焊条的使用过程中吸湿变潮随意散落的局面;
2、节约资源,提高工程焊接质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实施例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左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实施例盒体(去除盒盖、提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包括盒盖1、铰链2、盒体3、提手4、转轴5、磁体6、磁轭7;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通过铰链2与盒体3连接,提手4通过转轴5与盒体3固接,磁体6、磁轭7镶嵌在盒体3内部,两个磁轭7分居于磁体6的两端通过两点吸引放入其中的电焊条,使之不易脱出盒外。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其中所述磁轭7采用厚度3~5㎜纯铁制作,外观呈“口”字型,镶嵌在盒体3内部高度方向上1/5和3/5处,盒体3采用非磁性材料,如铝、玻璃钢。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其中所述磁体6采用长方体钕铁硼磁钢。
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简单适用,有效解决了电焊条的使用过程中吸湿变潮随意散落丢弃的局面;
2、节约资源,提高工件焊接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磁性电焊条携带盒的使用:
使用时打开盒盖,将已经烘干处理好的电焊条放入盒体中磁轭的“口”内,盖上盒盖提起提手即可携带到施工现场使用;由于两个分居于磁体两端的磁轭通过两点吸引放入其中的大部分电焊条,所以使用过程中即使盒体倾倒其中的电焊条也不易脱出盒外,另外磁轭对盒体外部的铁质工件亦有吸引力所以将盒体任意一面靠在铁质工件上盒体即不易倾倒,施工结束后随手盖上盒盖不仅能保持电焊条原有的干燥状态,而且防止了电焊条的随意散落丢失;既提高了工件的焊接质量,又节约了资源。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许广胜,未经淮南联合大学;许广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