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溶型凹版光变、红外线防伪油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5633.4 | 申请日: | 2014-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余佩玉;范道侠;黄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唐彩油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1/02 | 分类号: | C09D11/02;C09D11/033;C09D11/037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醇溶型 凹版 红外线 防伪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醇溶型凹版光变、红外线防伪油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油墨不仅气味大,溶剂残留严重,而且卫生指标不易控制,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油墨大多没有光变防伪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醇溶型凹版光变、红外线防伪油墨。可适用于单凹、卷凹机印刷,用于印制新型防伪卷烟包装,主体溶剂为无水乙醇,气味较小,溶剂残留少,卫生指标容易控制,在日光下正视和侧视该防伪型卷烟包装体时,色块呈现绿色和紫红色两对颜色变化,使得印刷品表面获得绿色-紫红色的特殊防伪视觉效果,其次在红外线光源照射下印品表面出现艳绿色光点,当光源移开后,绿色光点消失,恢复本来的隐形状态,使印品具有双重防伪保障。此项具有双重防伪保障,除可直观的看到包装品从绿色到紫红色两对颜色的变化以外,另需要在红外光线的照射下观察到包装品表面有绿色光点出现,移除红外光线后光点消失。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醇溶型凹版光变、红外线防伪油墨,包括有机溶剂、高分子树脂、光变颜料、红外线防伪颜料、助剂,各组分按照重量份配比为:有机溶剂40~70份、高分子树脂20~30份、光变颜料10~15份、红外线防伪颜料2-5份、助剂3~10份。
其中,上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有机溶剂溶解油墨中的树脂并制成粘接料,分散油墨中的颜料及溶解助剂;调节油墨粘度,改善油墨印刷适应性;溶解、溶胀承印物,提高油墨与承印物的附着力。其中,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也起到了慢干剂的作用。
其中,上述高分子树脂为聚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松香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高分子树脂作为油墨中颜料的载体,是油墨的核心材料,对颜料进行包裹、润湿。使颜料更好的附着在承印物上,决定油墨的附着牢度;为油墨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油墨的粘度,复溶性和储存稳定性;溶好的粘结料可用于调节油墨着色力。
其中,上述光变颜料为绿变红光变粉、干涉绿、干涉红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光变颜料为油墨中的着色剂,表现油墨颜色的主要原料;决定油墨的着色力,遮盖力;决定油墨的防伪变色效果;上述红外线防伪颜料为油墨中体现红外防伪效果的主体材料,使油墨具有红外光线下变色的防伪效果。
其中,上述助剂为增塑剂、流平剂、防沉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助剂提高油墨塑性及成膜柔韧性;促使油墨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均匀的涂膜;使油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放置稳定性,不结块,不沉淀。
其中,上述述增塑剂为DINCH。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为醇溶型凹版防伪油墨,主体溶剂为无水乙醇,低气味、低残留量;且此方法生产的防伪产品能让消费者用肉眼就能区分烟标产品的真伪,可用于单凹和卷凹印刷,使高档产品具有更高的防伪性和美观性,同时本发明的光变油墨不易仿制、保真性强,防伪效果明显。本发明溶剂型光变防伪油墨实现了“绿变紫红”的色变色系,丰富了变色种类,可以满足变化多样的装潢设计要求,扩大光变油墨在商标和包装中的使用范围,并且在防伪技术上做了新的改进,使印品不仅具有肉眼直观上的“绿变紫红”的防伪效果,而且借鉴了钱币的防伪技术,使印品在红外线光源照射下出现艳绿色光点的防伪效果,光源移开后绿色光点消失,具有双重防伪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按如下重量份配比备料:光变颜料 12.8 份,其中绿变红光变粉 10 份、干涉绿 1.5 份、干涉红 1.3 份;红外线防伪颜料:2份;高分子树脂连结料25份,其中聚酮树脂 1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 11份、松香树脂 4份;有机溶剂 50 份,其中无水乙醇 40 份,乙酸乙酯 5 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5 份;助剂 3份,其中DINCH 2份,流平剂 0.5 份、防沉剂0.5 份。
油墨指标:细度小于 20 微米;粘度60~70S (25℃,察恩3号杯) 。
生产工艺如下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唐彩油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唐彩油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5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