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溶胶产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5292.0 | 申请日: | 201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奚志林;范冰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溶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附属设备,特别是一种泡沫溶胶产泡装置。
背景技术
水性泡沫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最先将水性泡沫应用于粉尘防治,随后美国、前苏联、原西德、日本等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将水性泡沫应用于煤炭行业起步较晚。80年代,煤科院上海研究所的陈东生初步研究了泡沫除尘的机理,但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进行工业试验。进入21世纪后,中国矿业大学王德明教授首次在水性泡沫中添加粉煤灰(三相泡沫)应用于矿井火灾防治,随后又将水性泡沫应用于矿井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为将水性泡沫应用于生产实际,目前制泡装备主要分为三动力(两台水泵和一台空气压缩机)和双动力(一台水泵和一台空气压缩机)系统。三动力系统主要采用引射式发泡方式,利用水泵作为主动力添加水、螺杆泵添加发泡剂、空压机添加气体,来制备泡沫。双动力制泡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网式发泡系统,其利用压缩气体作为主动力,通过水泵将发泡液喷洒到发泡网上,进行发泡;二是引射式发泡系统,其利用水泵作为主动力,通过文丘里管产生的负压将发泡剂吸附发泡器内,通过空压机加入气体,进行发泡。
水性泡沫技术在防尘和防火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水性泡沫溶液的易挥发性,导致风干后会失去抑制粉尘和防治火灾的作用;另外水性泡沫的表面粘度不够,泡沫体容易破裂等。针对水性泡沫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泡沫溶胶技术。该技术生成的泡沫具有较高的表面粘度,而且具有一定的不挥发份,能长期有效地抑制粉尘和防治煤自燃等。但由于泡沫溶胶溶液表面粘度较大,水性泡沫溶液的生成装置无法将其产泡。
针对该技术问题,为将泡沫溶胶更加简单、便捷地应用于粉尘、火灾防治,有必要研制一种用于泡沫溶胶产泡的应用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泡沫溶胶产泡装置,该装置可将粘性较大的泡沫溶胶溶液转化成泡沫,应用于煤矿等领域的粉尘和火灾防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泡沫溶胶产泡装置,由进液管、泡沫罐、空气压缩机、调节阀和曝气头组成,泡沫罐为密封箱体,泡沫罐的中部设有隔离板将泡沫罐分为产泡和储泡两部分,进液管从底部进入泡沫罐的产泡部分,泡沫溶胶溶液存储于泡沫罐的产泡部分,曝气头浸没在泡沫溶胶溶液中,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与曝气头连接并设有调节阀,泡沫罐的储泡部分底部设有泡沫出口管并设有出口阀。
本发明的工作机理:
该装置利用输液管向产泡罐中添加泡沫溶胶溶液原材料,利用空气压缩机向曝气头供气,并通过曝气头的小孔均匀地向泡沫溶胶溶液吹气,形成泡沫。待泡沫在产泡罐中聚集到超过产泡罐最低挡板时,泡沫开始流入储泡罐,从储泡罐将泡沫输送到粉尘和火灾控制点,达到抑制粉尘和防火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可将粘性较大的泡沫溶胶溶液转化成泡沫,适用于港口散货粉尘防治,水泥厂、火电厂、爆破作业等产尘量较大的场所的粉尘控制以及建筑消防和存在自燃的着火点的火灾防治,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泡沫溶胶产泡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2为该泡沫溶胶产泡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 2.泡沫罐 3.空气压缩机 4.调节阀 5.曝气头
6.隔离板 7.泡沫溶胶溶液 8.泡沫出口管 9.出口阀10.泡沫调节阀
11.储泡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用于泡沫溶胶产泡的装置,如图1、2所示,由进液管1、泡沫罐2、空气压缩机3、调节阀4和曝气头5组成,泡沫罐2为密封箱体,泡沫罐2的中部设有隔离板6将泡沫罐2分为产泡和储泡两部分,进液管1从底部进入泡沫罐2的产泡部分,泡沫溶胶溶液7存储于泡沫罐1的产泡部分,曝气头5浸没在泡沫溶胶溶液7中,空气压缩机3通过管道与曝气头5连接并设有调节阀4,泡沫罐2的储泡部分底部设有泡沫出口管8并设有出口阀9。
该实施例中,进液管选用1吋钢管;泡沫罐采用不锈钢板材制备,其长、宽、高分别为1米、0.2米、1米;空气压缩机型号为pncg 400006;曝气头型号为GBQ-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5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