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4796.0 | 申请日: | 201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杉田聪;唐玉琪;三泽康司;宫入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周靖;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磁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使用的动力传递装置使用驱动轴和从动轴的齿轮相互啮合的机械式齿轮机构。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齿轮彼此直接接触,同时传递动力,因此,产生噪音或振动而难以长寿命化。另外,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了抑制长期变化引起的噪音或振动的增加,且为了最小限度地磨损齿轮,需要定期的维护。由于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必须考虑维护性,因此,其设置场所被限制,而失去设计的自由度。
近年来,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决定性地具有的、可解除上述那样各个缺点的、例如与使用磁力的非接触动力传递装置相关的技术逐渐备受关注。
作为非接触动力传递装置,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有具备磁力齿轮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专利文献1的磁力增减速装置在内侧具有具备磁铁列的高速转子,且在高速转子外侧具有具备磁极列的感应器,且在感应器的外侧具有具备磁铁列的低速转子。该磁力增减速装置在高速转子及低速转子中,利用沿着它们的旋转轴方向极化的磁铁,形成通过高速转子、低速转子及感应器的闭磁场。闭磁场根据通过高速转子的磁铁、低速转子的磁铁、感应器的磁性体凸部的3个对向部分的磁通,沿着径方向及周方向而形成。该磁力增减速装置中,由于高速转子、低速转子、感应器的任一驱动轴的旋转,闭磁场的平衡瓦解,利用其中产生的磁场的恢复力使驱动轴以外的从动轴旋转。
磁场的恢复力根据磁场强度(磁通密度,平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的不同而不同。磁场强度越大,磁场的恢复力越大。如果磁场的恢复力增大,则可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传递的轴动力的允许扭矩变大。因此,为了生成较大的允许扭矩,需要增多形成闭磁场的磁力线的平均单位面积的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57456号说明书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为表面磁铁型的磁力增减速装置,因此,根据通过高速转子的磁铁、低速转子的磁铁对向的部分的磁力线数来决定闭磁场的磁场强度。高速转子的磁铁中,也存在通过不与低速转子的磁铁对向的部分的磁力线,但该磁力线几乎无助于上述闭磁场的磁场强度。
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中,为了进一步增大允许扭矩,必须增大高速转子的磁铁和低速转子的磁铁的对向面积,因此,磁力增减速装置必然大型化。在目前情况下,要求磁力增减速装置的小型化,因此,不能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
另外,如果在小型的状态下增大高速转子的磁铁和低速转子的磁铁的对向面积,则低速转子的磁铁间距必然变大。如果间距变大,则可在相同圆周上配置的低速转子的磁铁数变少,因此,磁力增减速装置的增减速比不能增大。因此,在想要实现更大的增减速比的情况下,也不能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同时可实现更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高速磁铁转子、低速磁铁转子及感应器转子。
高速磁铁转子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低速磁铁转子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感应器转子通过高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的磁通。高速磁铁转子、低速磁铁转子及感应器转子同心状地配置。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将邻接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地形成。
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整列。因此,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的大部分可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而漏磁通减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使邻接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因此,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的大部分可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而漏磁通减少。
因此,可提供小型同时可实现更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形成于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说明图;
图4A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B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A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B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洋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山洋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4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