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及解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3596.3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军;徐异凌;何大治;管云峰;徐洪亮;张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2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带 封装 方法 解封 | ||
1.一种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接收到的未压缩数据包存储于输入数据缓冲区;
对当前该输入数据缓冲区内的所有未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以形成压缩数据包;
将该压缩数据包替换压缩数据缓冲区中已有的压缩数据包;
当两个缓冲区内存储的数据长度都等于或大于一个基带帧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长度时,选择其中数据长度较短的缓冲区内存储的数据包作为待传输数据块;其中该待传输数据块的长度为一个基带帧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长度;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块封装为基带帧,并在该基带帧的帧头内标识该待传输数据块是否经过压缩,
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超时阈值,并在数据缓冲区清零时同时清零计时器;
从执行将接收到的未压缩数据包存储于输入数据缓冲区的步骤开始计时,在计时器达到该超时阈值时,无论压缩数据缓冲区内存储的压缩数据包的数据长度是否等于或大于一个基带帧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长度,将当前该压缩数据缓冲区内已存储的压缩数据包作为待传输数据块;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块封装为基带帧,并在该基带帧的帧头标识该待传输数据块已经过压缩,
所述未压缩数据包和压缩数据包为IP数据包或UDP数据包或TCP数据包或TS包或其他未指定类型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若选择的数据长度较短的缓冲区内存储的所有数据包的长度大于一个基带帧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长度,则将剩余数据包存储于该缓冲区的头部,并将该剩余数据包复制存储到另一个缓冲区的头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无论该剩余数据包为未压缩数据包或是压缩数据包,该剩余数据包不再进行压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每封装完一个基带帧后,将输入数据缓冲区和压缩数据缓冲区中除剩余数据包以外的其他数据包清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数据缓冲区和所述压缩数据缓冲区所能容纳的数据长度至少大于一个基带帧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帧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当前该输入数据缓冲区内的所有未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以形成压缩数据包包括如下步骤:
1)把所有未压缩数据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压缩,并统计其压缩后的长度;
2)根据接收到的未压缩数据包的不同类型,对所有未压缩数据包进行内容重排;
3)对经过内容重排的所有未压缩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压缩以形成压缩数据包包头;
4)将所述压缩数据包包头与经过内容重排的所有未压缩数据包中的数据负载拼接在一起以形成压缩数据包,并统计该压缩数据包的长度;
5)比较上述步骤1)和步骤4)得到的长度,选择其中长度较短的一个压缩后数据包放入压缩数据缓冲区;
6)在压缩数据包的头部设置压缩信息,所述压缩信息包括所述压缩数据的压缩方法与包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35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