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包的处理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372.9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41 | 分类号: | H04L12/741;H04L12/46;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控制器 交换器 虚拟代理 转发规则 数据包 数据包转发 虚拟机 虚拟 源数据中心 源虚拟机 存储 发送 路由转发表 数据中心 接收源 转发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源控制器接收源虚拟交换器转发的由源虚拟机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数据包包括的TP地址,源控制器识别TP地址是否已存储在地址列表中;如果TP地址未存储在地址列表中,则源控制器确定目的虚拟机未处于源数据中心;源控制器确定用于将数据包转发至目的虚拟机的第一转发规则;源控制器分别向源虚拟交换器和源虚拟代理发送第一转发规则,以使得源虚拟交换器利用第一转发规则将数据包转发至源虚拟代理,源虚拟代理利用第一转发规则和已存储的路由转发表将数据包转发至目的虚拟机所在的目的数据中心;其中,源控制器、源虚拟交换器、源虚拟机以及源虚拟代理同处于源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灾难备份和虚拟机跨数据中心动态迁移等业务,,目前,通过将跨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的(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SDN)SDN集群控制技术与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 l Extensib le LAN,简称:VXLAN)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叠加(over lay)二层网络,为客户提供灵活的扩展能力。
如图1-A所示,SDN集群控制技术与VXLAN技术相结合实现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二层网络互连。每个数据中心中具有SDN控制器、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以及多个物理服务器,在每个物理服务器上加载虚拟交换器以及虚拟机,并且,任意一个SDN控制器存储的信息需与其他SDN控制器进行信息共享、同步,每个SDN控制器均可对数据包的传输路径进行管理。
在图1中,由于SDN控制器对全局信息的掌握,数据中心A中的第一虚拟机与数据中心B中的第二虚拟机之间进行通信交互时,从叠加网络层面看,两个虚拟机直接相连。实际穿过的物理网络如图中虚线所示,第一物理服务器上加载的第一虚拟机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一虚拟交换器,并由第一虚拟交换器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一接入交换机,第一接入交换机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一核心交换机,第一核心交换机通过路由网络将数据包传输至数据中心B中的第二核心交换机,第二核心交换机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接入交换机,第二接入交换机将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第二虚拟交换器,并由第二虚拟交换器传输至第二虚拟机,由第二虚拟机对数据包进行后续处理,进而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二层网络互连。前述的通信流程中,虚拟交换器、接入交换机以及核心交换机在传输数据包时,均根据VXLAN外层报头信息,按照转发设备存储的转发规则将数据包进行转发。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也暴露出以下问题:1)由于每个SDN控制器存储的信息需进行共享、同步,大量信息的跨WAN共享、同步将导致网络开销变大,增加SDN控制器的处理负担;2)由于虚拟机在相互通信时,通信虚拟机之间具有一条传输路径,如图1-B所示,虚拟机之间为全网状网络,增加网络系统的复杂度,同时,SDN控制器需实时管理每两个通信虚拟机之间的传输路径,浪费SDN控制器的处理资源,也降低了SDN控制器对数据包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与装置,实现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二层网络互连和VM通信。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源控制器接收源虚拟交换器转发的由源虚拟机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携带有所述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所述目标地址包括与所述源虚拟机通信的目的虚拟机的TP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虚拟机的TP地址,所述源控制器识别所述目的虚拟机的TP地址是否已存储在地址列表中;
如果所述目的虚拟机的TP地址未存储在所述地址列表中,则所述源控制器确定所述目的虚拟机未处于所述源数据中心;
所述源控制器确定用于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目的虚拟机的第一转发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