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1339.6 | 申请日: | 201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岩;张会玲;阮晓红;季荣;尹颖;艾弗逊;贾军;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染 地下水 生物化学 联合 修复 复合 功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材料填充层和外壳;所述内核的组成材料为木块,所述材料填充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释碳原料20%~50%,塑性粘结原料25%~42.8%,还原铁粉3.3%~8%,余量为天然粘合剂;所述的外壳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塑性粘结原料26.6%~60%,高渗透性原料12%~40%,余量为天然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复合功能材料为圆球形多孔结构,该复合功能材料的外径为0.7~2.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核为圆球形多孔木块,该内核的粒径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碳原料的粒径为25~30目,该释碳原料为小麦秸秆、玉米秸杆、大豆秸秆中的一种、两种或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粘结原料的粒径为80~100目,该塑性粘结原料为凹凸棒石、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铁粉的粒径为80~1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粘合剂的组分为糯米粉和水,所述糯米粉的粒径为80~1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渗透性原料的粒径为50~80目,该高渗透性原料为硅藻土、细石英砂中的一种或两种。
9.用于污染地下水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的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功能材料包括内核、材料填充层和外壳;所述内核的组成材料为木块,所述材料填充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释碳原料20%~50%,塑性粘结原料25%~42.8%,还原铁粉3.3%~8%,余量为天然粘合剂;所述的外壳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塑性粘结原料26.6%~60%,高渗透性原料12%~40%,余量为天然粘合剂,该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步骤为:
(1)将塑性粘结原料、还原铁粉、糯米粉粉碎至80~100目备用;
(2)将释碳原料粉碎至25~30目备用;
(3)将高渗透性原料粉碎至50~80目备用;
(4)将糯米粉和水按1:40~1:20的质量比混合浸泡15分钟后,在电磁炉上于500-850w功率条件下加热20~30min,冷却至室温备用;
(5)将所述内核浸泡在步骤(4)制备好的天然粘合剂中10~20min后备用;
(6)将粉碎好的释碳原料、塑性粘结原料和还原铁粉按所述质量百分比混匀制成混合材料,将所述混合材料的一部分填入造粒机中,投入步骤(5)备好的内核后控制造粒机滚动,期间轮流添加混合材料和天然粘合剂,直至所述材料填充层滚至预期厚度;
(7)将步骤(6)所得材料自然风干2~3天或用烘箱于40~60℃条件下烘干,然后将该材料再次投入造粒机中与外壳材料一起滚动,所述外壳材料由粉碎好的塑性粘结原料和高渗透性原料按所述质量百分比混匀制成,期间添加天然粘合剂,直至所述外壳滚至预期厚度;
(8)将步骤(7)制备好的复合功能材料自然烘干2~3天或用烘箱于40~60℃条件下烘干后置于密闭空间中养护2~5天,直至所述复合功能材料的颗粒强度达到35~90N/颗的测试水平,且该复合功能材料硬度能达到在水中浸泡2~4周而不碎的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3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