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底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1019.0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石永军;钱飞舟;阚绪恒;朱丹萍;孙健;施楠;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陈晓岷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底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锅炉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锅炉底部结构燃烧机理复杂,在燃烧纸浆污泥时,对燃烧温度难以很好的控制,同时流化速度较快,容易对受热面产生较大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管道不容易损坏的锅炉底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锅炉底部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并排排布的管道,相邻管道之间通过两块支撑板相连,相邻管道和两块支撑板之间形成一个空的区域,管道的一端同时与一个总管相通,另一端同时与一个副管相通,每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通管道内部相通的风管,风管的上端设置有风帽,风帽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连通风管内部与外界的出风孔,管道下方设置有灰斗,筒体位于管道上方的部位上设置有燃烧器。
所述出风孔开口方向下且下端与外界相通。
所述出风孔与水平方向呈45°~80°
所述管道的截面为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道内通空气实现,且相邻管道之间设置支撑板来及时对燃烧后的灰及时排出,减少了灰在筒体内的停留,从而防止底部床料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锅炉底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1中风管和风帽的放大图。
图中:1、筒体,2、管道,3、支撑板,4、区域,5、总管,6、副管,7、风管,8、风帽,9、出风孔,10、灰斗,11、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锅炉底部结构,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并排排布的管道2,相邻管道2之间通过两块支撑板3相连,相邻管道2和两块支撑板3之间形成一个空的区域4,管道2的一端同时与一个总管5相通,另一端同时与一个副管6相通,每个管道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通管道2内部相通的风管7,风管7的上端设置有风帽8,风帽8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连通风管7内部与外界的出风孔9,管道2下方设置有灰斗10,筒体1位于管道2上方的部位上设置有燃烧器11。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吹出的空气能够使得焚烧料鼓泡、流动性好,例如焚烧料为含有纸浆的污泥,其流动性很差,所述出风孔9开口方向下且下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出风孔9与水平方向呈45°~80°。为了便于风管的安装及提高对焚烧料的冷却效果,所述管道2的截面为方形。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将焚烧料倒入筒体1中,焚烧料淹没管道2,然后燃烧器11点燃焚烧料,在此过程中,总管5中通空气,空气随后被分配到每个管道2中,再经风管7后从风帽8的出风孔9排出,由于出风孔9的开口是向下的,因此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空气是从焚烧料内部深处喷出,从而搅动焚烧料,形成鼓泡,使得焚烧料流动起来,从而可以保证焚烧料充分燃烧。由于管道2截面为方形,这样管道2中的空气就能通过管道臂与焚烧料接触的面积大,从而较好的和焚烧料进行热交换,从而保证焚烧料不会太热而烧坏管道2,同时空气还和灰进行热交换,降低灰的温度,从而保证灰不会过热而烧坏灰斗。因为了有了区域4,从而可以保证燃烧后的灰能较快及时的通过灰斗10排出,提高焚烧料的燃烧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龙眼克力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UV印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