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636.9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怀;汪超;邹承君;吕文平;李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川市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4540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脱涩 黄连 花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茶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同时还涉及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连花,基源于报春花科植物黄连花朵,与黄连同等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后有《本草经解》载:“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其主热气目痛也,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所以清火也”,现已有多种配方将黄连和黄连花用于食疗保健。研究表明,黄连花中含总生物碱5%左右,其中,小蘖碱1.8%左右,药根碱0.2%左右,此外,还含有20%的氨基酸及芳香成分。
现今,根据黄连花的营养特征,已有相关研究者开发多种黄连花茶工艺,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20601.X “黄连花或/和叶茶”、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279987.6“黄连花茶加工方法”等等。研究内容均是以传统方法制备花、叶茶,而存在由涩味成分引起的黄连花茶连续涩味和生物碱较高浓度使其口感欠佳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发明采用氯化钠干法腌制的方式,降低苦涩味,同时,通过乳酸菌厌氧发酵改善黄连花茶的风味;所得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口感柔和并有回甘,原有花香味浓,风味和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所述黄连花茶与现有技术所制花茶相比其苦涩味明显降低,复水性强,滋味醇厚,保留黄连花原有花香味,黄连花茶的感官品质和风味俱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通过干腌法增加黄连花茶的内渗压力,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由盐产生苦味和花茶涩味可增加黄连花茶的爽快味道;加入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协同发酵产生酸味与原有多种味道混合赋予黄连花茶鲜味,并有回甘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原料 重量份
黄连花 1000-2000份
纤维素酶 10-80份
氯化钠 50-200份
乳酸菌 20份。
所述的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纤维素酶反应和一般酶反应不一样,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纤维素酶是多组分酶系,可将非结晶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
所述乳酸菌菌液有效活菌数为6.9×108~8.74×1010个/mL。
所述的乳酸菌是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
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优选范围):
原料 重量份
黄连花 1000-1200份
纤维素酶 10-20份
氯化钠 80-150份
乳酸菌 20份。
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较好范围):
原料 重量份
黄连花 1200-1600份
纤维素酶 30-60份
氯化钠 60-160份
乳酸菌 20份。
一种发酵脱涩黄连花茶,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最佳范围):
原料 重量份
黄连花 1000-1200份
纤维素酶 10-6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川市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利川市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