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产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441.4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9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大和弘治;福尾尚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韩宏,陈松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产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成产生控制信号的信号产生电路,该控制信号与要供应给诸如电动车等车辆的电流容量相对应。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存在一种车辆充电系统,其被配置成通过经由充电电缆连接插座和充电端口而从一般家庭中的电源向具有电功率的车辆中安装的电池装置供电。例如,插座安装在住宅中并连接到市电电源,并且充电端口设置在诸如电动车等车辆中。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22163(以下称为“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车辆充电系统。
文献1中描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电缆和充电控制装置,该充电控制装置被配置成通过充电电缆来控制给车辆装配的电池装置充电。充电电缆包括电力电缆和信号产生电路,该电力电缆用于从外部电源为电池装置供应电力,该信号产生电路被配置成产生与要供应给车辆的电流容量相对应的控制信号(导频信号(pilot signal))。充电电缆还包括用于向车辆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线以及配置成基于控制线的电压电平进行电源控制的电源控制单元。
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和状态检测单元。如果充电电缆连接到车辆,充电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控制信号控制电池装置的充电。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控制线的信号电平来检测充电电缆的故障(缺陷)。
车辆充电系统被配置为基于通过控制线传输的导频信号,以确定外部电源和充电电缆之间的连接状态,并还确定是否允许从外部电源向车辆供应电力。充电电缆和车辆之间的这种通信功能(CPLT功能)符合属于SAE(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的SAEJ1772:2010。在这一标准中,将导频信号设定为例如零电压(0V),同时切断外部电源。
在车辆充电系统中,在断开用于导频信号的控制线时,导频信号为零电压,但文献1未提到在不断开控制线时将导频信号变为零电压。
充电电缆中包括的传统信号产生电路仅输出具有指定的恒定电压的导频信号,或者使导频信号振荡以成为指定的电压和频率的脉冲序列。为了从传统的信号产生电路输出零电压,因此需要通过继电器将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地(接地),该继电器设置在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这种配置的问题是增加了信号产生电路的成本,这是因为额外地需要较为昂贵的继电器。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没有继电器的情况下就能够输出零电压导频信号的信号产生电路。
本发明是一种信号产生电路(5),其配置成产生用于车辆(200)和充电电缆(1)之间的通信的导频信号。车辆(200)装配有电池装置(201)。信号产生电路(5)包括电路(5A)、第一输入单元(501)、第二输入单元(51)和控制单元(500)。电路(5A)包括配置成输出导频信号的运算放大器(OP1)。第一输入单元(501)被配置成为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供应第一信号或与所述第一信号不同的第二信号。第二输入单元(51)被配置成为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子供应第一电压或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控制单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输入单元(501)和第二输入单元(51)的每个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一电压的每个都是零电压。将所述包括运算放大器(OP1)的电路(5A)配置成,使得如果向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供应第一信号并向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子供应第一电压,则运算放大器(OP1)输出零电压。
在实施例中,信号产生电路(5)包括电源检测电路(52),其被配置成检测充电电缆(1)是否连接到外部电源(AC1)。控制单元(500)被配置成控制第一输入单元(501)和第二输入单元(51)的每个输出,使得在从电源检测电路(52)检测到充电电缆(1)连接到外部电源(AC1)的时间点(t0)开始的第一时间(T1)的一部分(t01到t02)期间,导频信号变成零电压。
在实施例中,信号产生电路(5)还包括:配置成产生用于激活运算放大器(OP1)的正负电压的第一电源(53);以及配置成产生用于激活控制单元(500)的电压的第二电源(54)。将第一时间(T1)设定成至少为第一电源(53)的上升时间。第二电源(54)的上升时间短于第一电源(53)的上升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