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式旧砂高速水洗搓擦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9580.5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以松;朱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0 | 分类号: | B22C5/00;B22C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式旧砂 高速 水洗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旧砂连续脱水、脱膜的再生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连续式旧砂高速水洗搓擦再生装置,属于铸造自硬砂旧砂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自硬砂工业的发展,企业对旧砂回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铸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热法再生和机械再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铸件的工艺要求;并且再生成本高,产品稳定性不高,使用环境恶劣,砂再生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因此急切需要一种设备简单、投资少、再生回收率高、环保经济的湿法再生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旧砂高速水洗搓擦再生装置,稳定可靠、生产率高、使用效果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续式旧砂高速水洗搓擦再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前法兰和后法兰,在壳体的一端设置进砂口和进水口,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出砂口;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搅笼轴,搅笼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前法兰和后法兰内,搅笼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搅笼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搅笼电机保证搅笼轴旋转;在所述进砂口和出砂口之间的搅笼轴上安装多个刀把。
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回转支承。
所述刀把沿搅笼轴的径向分布。
在所述壳体的下部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挡水板。
在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检修门,检修门与壳体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
所述检修门通过门闸式夹具和壳体连接。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以实现旧砂连续脱水、脱膜,稳定可靠、生产率高、使用效果好;(2)本发明可以根据砂的流动性,砂颗粒不同,刀把角度可调,可实现多种工艺要求;(3)本发明在壳体内增加挡板,可防止水流加快及促进砂跳跃式前进,更好的水洗和脱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所述连续式旧砂高速水洗搓擦再生装置包括进砂口1、壳体2、搅笼轴3、O型密封圈4、前法兰5、出砂口6、挡水板7、回转支承8、后法兰9、联轴器10、搅笼电机11、刀把12、进水口13、检修门14、门闸式夹具15等。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壳体2,壳体2的底部安装回转支承8,回转支承8可使壳体2左右旋转,壳体2的前后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前法兰5和后法兰9,在壳体2的一端设置进砂口1和进水口13,在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出砂口6;在所述壳体2内安装搅笼轴3,搅笼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前法兰5和后法兰9内,搅笼轴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0与搅笼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搅笼电机11保证搅笼轴3旋转;在所述进砂口1和出砂口6之间的搅笼轴3上安装多个刀把12,刀把12沿搅笼轴3的径向分布、按不同方向安装在搅笼轴3上,刀把12数量的合理布置确定了装置有效的长度;在进砂口1和出砂口6处可以反装刀把12,有效保护轴承寿命;在搅笼轴3中间位置刀把12可平装,延长旧砂脱膜时间;
在所述壳体2的下部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挡水板7,挡水板7可防止水流过快及使砂粒跳跃式前进;
在所述壳体2上部设置检修门14,检修门14与壳体2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4,O型密封圈4保证壳体2与检修门14连接时密封性能好;所述检修门14通过门闸式夹具15和壳体2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砂料从进砂口1进入,通过搅笼电机11带动搅笼轴3高速旋转,从进水口13处加入水,旧砂经过刀把12搅拌及高速的旋转推进,使砂粒在连续式高速水洗装置内混砂均匀并不断向前推进,并在挡水板7处呈跳跃式前进,在出砂口6处把脱模好的砂粒排放到下一道设备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9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集成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 下一篇:新型节能型炭黑反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