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子标签的产品防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9234.7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9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庄健敏;李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研明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Q30/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子标签 产品 防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电子标签的产品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防伪技术,包括条码防伪、二维码防伪等等。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基于产品编码的防伪方法的结构示意图。总体的思路是在产品上印制一个特定的每件产品独特的产品编码,由消费者提取编码并输入防伪数据库进行识别。防伪数据库可以根据编码规则及此编码的查询数量,判断产品上的产品编码是否由生产厂家发出且未被其他厂家仿冒。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其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环境,能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特定目标等。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其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电子标签,用以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读/写器接收数据并处理。目前,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的系统,且需要专用的读/写器,因此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协议标准以及读/写器,从而导致射频识别系统不兼容。这种不兼容以及专用读/写器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特别是射频防伪的有效运用。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无线通信中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该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相比条码、二维码等其他方式,能容纳的信息容量可增加很多,而且不是采用视觉方式,获取存储信息时不用考虑图片的磨损,有很大的技术优势。自从电子手机大量使用后,将厂家编码写入电子标签,采用类似条码、二维码的防伪方案也层出不穷。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基于产品编码的防伪方法的模块示意图。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53617.7公开一种电子标签防伪方法,包括:近距离无线通讯NFC设备读取电子标签内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安全参数以及认证服务器的链接地址;NFC设备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对应的认证服务器,并将所述安全参数发送给所述认证服务器认证;认证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安全参数后,对所述安全参数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作出相应的提示。
然而,如图1-图2所示,无论条码、二维码及目前的电子标签方案,进行防伪识别时都需要消费者到产品的生产厂家的网站或通过拨打声讯电话,进行防伪识别。一旦伪造产品提供虚假验证网站/虚假验证电话号码,所有的防伪措施顿时化为乌有。
基于此目的,目前的电子防伪项目,都是厂家对自己的产品发布不同的App应用,保证对产品的验证过程使用自家的防伪平台。带来的弊端,显然就是App应用无法通用,消费者不愿意安装大量不同App软件,相应的App防伪应用无法大量推广。
因此,针对传统的产品防伪方法,有必要提出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基于电子标签的产品防伪平台,以解决前述的应用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产品防伪方法,能够利用电子标签存储容量大,具有一次或多次密码验证的特点,将产品厂家的产品验证网址编码写入产品标签,通过标准化电子标签数据格式,增加可信的产品信息服务器,采用单一App应用,以完成不同厂家产品独立的防伪验证,从而提高防伪功能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研明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研明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9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搜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业务流程处理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