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锌营养剂、其制作方法及栽培富锌花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7986.X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潘斐;王张民;刘琦;毛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利华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 制作方法 栽培 花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和农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栽培富锌花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原名落花生,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是一种十分大众的食品,并且因其含油率高被当做一种重要的食用油来源。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质营养成分,可提供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不饱和脂肪酸、异黄酮、抗氧化剂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锌,元素符号Zn,被誉为“生命的火花”,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微量元素中,锌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次于铁,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体中锌影响100余种酶的合成和活性,是唯一在六大酶系中均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多种金属蛋白、结构蛋白和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总而言之,锌在维持人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的锌推荐日摄入量为15~19mg,成人的推荐日摄入量为10~15mg,乳母则需要21mg,锌缺乏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新生胎儿缺锌易导致畸形甚至流产;儿童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特别是大脑的发育;青少年缺锌会导致性成熟障碍,性机能低下;成年男子缺锌会出现性功能衰退和不育症;缺锌还会导致食欲减退,视力下降,伤口愈合慢,甚至毛发、皮肤和骨骼的发育也跟锌有重要联系;一言以概之,缺锌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调查发现,我国各地普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锌缺乏。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是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而小麦和大米中的锌含量非常低,远不能满足正常人体的锌需求,引起了人体锌缺乏。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锌缺乏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状况的第五大威胁,科学补锌迫在眉睫。
花生属于抗旱耐瘠作物,我国花生的播种面积、产量和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除榨油外,食用是我同花生的重要消费途径,且随着居民生活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花生食用的比例愈来愈大。面对我国大范围人群锌缺乏这一不容回避的基本国情,增加花生的锌含量并通过食用富锌花生来解决锌缺乏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目前关于如何提高花生锌含量的研究较少,大多关注于提高花生的产量。于松溪称施加适量锌肥会使花生增产,但是并未提及是否会提高花生的锌含量(于松溪等,2007);吴继华称使用叶面喷施适量锌肥也能使花生增产,但同样未能提及是否可以提高花生的锌含量(吴继华等,2012)。昝亚玲在大豆的盆栽实验中,使用土施锌肥(折合大田实验约5kg/亩,以锌计)结合叶施锌肥(折合大田实验约310g/亩,以锌计)的方式,使大豆的锌含量提高了50%(昝亚玲等,2010)。前人对于花生锌的研究多限于把锌当做辅助肥料使花生增产,未能把提高花生的锌含量当做研究目的;在已知的大豆的锌富集的工作中,锌含量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且前人的研究多限于盆栽,未能考虑大田的实际情况,故研究结果并不能投入实际生产,产生实际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富锌营养剂、其制作方法及栽培富锌花生的方法,该栽培方法是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施加该方法制作的富锌营养剂,最终收获富锌花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富锌营养剂,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锌源,以锌质量计: 1~16
钼源,以钼质量计: 0.1~1.6
有机肥: 2.5~40
硼砂: 0.5~12。
优选地,所述锌源为天然含锌元素的矿物材料、锌盐、锌的氧化物、锌的螯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锌源为可溶性锌盐。
更进一步优选地,可溶性锌盐为硫酸锌、醋酸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钼源为钼的硫化物或者钼酸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钼的硫化物为二硫化钼。
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富锌营养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钼的化合物、硼砂分别粉碎,按质量比(以钼质量计)0.1~1.6:0.5~12均匀混合,再超微粉碎为粒径小于50μm的粉末;
2)将锌盐粉碎至粉末状,再按质量比(以锌质量计)1~16:2.5~40加入商品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产物混合,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直径为2~3mm,圆盘造粒时喷洒适当的粘结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7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