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高密度连续培养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7315.3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6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龚豪;罗志相;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N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连续培养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微藻高密度连续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生物反应器循环单元,其包括光生物反应器、循环罐、循环泵和排气装置,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的顶端与所述循环罐侧壁连接,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的底端与所述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循环罐的底端连接,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罐的顶端;
营养液补料单元,其包括营养液配液罐和营养输送泵,所述营养液配液罐与所述营养输送泵的进口连接,所述营养输送泵的出口与所述循环罐连接;
通气补碳单元,其包括通气补碳通道,所述通气补碳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循环罐的底端连接;
及微藻采收单元,其包括收获罐和收获泵,所述收获罐的顶端与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的顶端连接,所述收获罐的底端与所述收获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收获泵的出口与外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软水补给单元,其包括两条软水补给通路,一条软水补给通路与所述循环罐连接,另一条软水补给通路与所述营养液配液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连接均为管道连接,所述所有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所述装置进行微藻高密度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微藻接种:在营养液配液罐中配制好培养基,通过营养输送泵将培养基输送至循环罐内,通过循环罐上的排气孔将微藻细胞接种至培养基中;
(2)微藻增殖:向循环罐底端通气补碳,启动循环泵,使藻液在循环罐与光生物反应器之间循环流动,所述藻液为培养基和微藻细胞,所述微藻细胞在循环流动过程中逐渐增殖;
(3)微藻采收:取样检测循环罐中微藻细胞浓度,当微藻细胞浓度达到收获值时,通过循环泵将部分藻液输送至收获罐用作后处理,同时在循环罐和光生物反应器内保留部分藻液用以继续增殖培养;
(4)培养基补料:将营养液配料罐中的培养基通过营养输送泵输送至循环罐,使得此时在循环罐和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细胞,其浓度处于微藻的指数增长期浓度;
(5)重复上述步骤(2)~(4),实现微藻高密度连续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通气补碳为通入空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或者含二氧化碳的烟道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循环流动的流动速率为0.2m/s~2m/s。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与所述循环罐的体积比为0.8~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细胞浓度的收获值为1.0~2.0g/L。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增殖的过程中,当光生物反应器中充满藻液时,循环罐中的藻液体积与循环罐体积的比值为0.10~0.7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罐的体积与底面积的比值为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73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单动斜楔机构
- 下一篇:一种母牛育成牛饲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