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精细抓握功能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7019.3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文;王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细 功能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脑卒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手功能障碍者,在临床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或康复教学的手精细抓握功能训练器。
背景技术
手的功能精细灵巧而复杂,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任何原因的损伤都有可能造成手功能障碍。手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用于手功能康复的包括手部的辅助具、矫形器、训练器具。这些器具仅限于训练手的力量,不能准确地训练实用的抓握功能,从而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所以,手的抓握功能训练缺乏更加实用的训练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手的抓握功能训练工具的局限性,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手的抓握功能训练效果、使用方便、实用的手精细抓握功能训练器。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精细抓握功能训练器,所述的训练器包括训练器本体和底托,训练器本体为圆柱状结构,圆柱状结构的上部沿圆弧纵向等分分割为多个手握体,圆柱状结构的下部为体底,体底座于底托上组成杯桶状结构的训练器。
进一步,所述的训练器本体高10-16.5厘米,其中手握体高9-15厘米,体底高1-1.5厘米。
进一步,所述的手握体与体底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的底托与训练器本体匹配,为圆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目前现有手功能训练器具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训练器本体为圆柱状结构,并且沿圆弧纵向等分分割为多个手握体,为保持圆形结构,需要使用者有效控制手的抓握能力,从而起到精细训练作用;方便在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医院康复、学校康复教学中使用。本装置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张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张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握体1,分割线2,底托3,体底4,器底 5,分隔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手精细抓握功能训练器,由训练器本体1和底托5组成,参见附图1-3,训练器本体为圆柱状结构,用聚酯塑料或合金铝制成,训练器本体分为手握体1、体底4和器底5,训练器本体高 10-16.5㎝,其中手握体1高9-15㎝,体底4高1-1.5㎝,壁厚1-2㎜。见图1,圆柱状结构的训练器本体的上沿沿圆弧纵向等分以分割线2为界分割为多个分割条6状的手握体1,训练器本体的下部为体底4,手握体3与体底4、器底5为一体。体底4是不分割部分连同器底5、手握体3组成桶杯状训练器,体底4、器底5座于底托3上组成桶杯状训练器。底托3与训练器本体的体底4、器底5形状规格匹配,也为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训练器本体直径为9cm,手握体1高14cm、体底4高1cm,训练器本体壁厚为1mm。
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依据患者手的大小,本发明可做成套装,训练器本体的直径设计为10cm或9cm或8cm或7cm或6cm,5cm不等,沿训练器本体的上沿圆弧的分割角度为90°,60°,45°,30°,20°不等。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手的大小和手的功能障碍选择不同规格的训练器进行训练,以保持圆柱状结构为功能完好。如果手的功能障碍严重,手掌比较大时可以从较大直径以及较大角度分割的训练器开始训练,随着手功能的改善可以选择小直径以及小角度分割的训练器进行训练,训练过程配合底托可以降低训练难度。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联合大学,未经河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7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