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削切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6894.X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利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147 | 分类号: | B26D1/147;B26D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潘雯瑛 |
地址: | 5283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机,尤其涉及一种无削切割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削切割机,通常是利用惯性原理,使转子高速旋转带动离心块上的刀片切割管材。然而现有的普通无削切割机通常具有以下缺陷:
1、结构复杂庞大制造成本高;
2、由于传统无削切割机的回旋转子材料选用碳钢材料,回旋转子结构为单悬臂式,且单边配置轴承与机架活动连接,而离心刀架则为悬臂双刀架,动平衡差,活动部件易损坏,从而导致切割管材时振动大,紧固螺栓及相关部件易松脱,造成人员伤害及设备停机故障;
3、由于传统无削切割机的切割刀片采用固定圆形刀片,工作时刀片易磨损,需频繁调整刀片角度及更换刀片,一片刀片的寿命通常在一周左右,切割刀片的损耗快,因而会产生停机费用及较高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削切割机,该无削切割机结构简单稳固,安全性能较好,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削切割机,包括机架、固定夹紧装置、切割装置、转子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所述机架形成有转动空间,且机架设有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转子装置安装在转动空间内,该转子装置设有旋转通道,旋转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相通并形成切割通道,切割通道具有中心轴线,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子装置绕该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固定夹紧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切割装置安装在转子装置上,该切割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旋转刀片,该旋转刀片可沿所述切割通道径向进退。
该无削切割机的工作过程为:先将管材穿过切割通道,并用固定夹紧装置对管材进行固定;然后启动动力装置,使动力装置驱动转子装置在转动空间内绕上述中心轴线转动;紧接着,切割装置跟随转子装置高速旋转,旋转刀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管材进行切割;在将管材切断后,动力装置停止运行,转子装置停止转动,切割装置在扭簧的作用下回位,固定夹紧装置复位,从而为下次切割作好准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装置包括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和连接轴,该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且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相对设置,第一转子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内通道,第二转子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内通道,该第一内通道和第二内通道之间相通而形成所述旋转通道,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切割装置安装在连接轴上。因而,通过第一转子、第二转子和连接轴的结构配合,且位于两边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与机架的轴承配合,能够使上述该转子装置形成鼠笼对称式结构,其动平衡较佳,有利于实现该转子装置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稳定高速的运转,进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切割装置对管材的切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转子包括第一旋转部和第一导向套筒,该第一导向套筒设在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中心位置,且第一导向套筒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的第二转子包括第二旋转部和第二导向套筒,该第二导向套筒设在所述第二旋转部的中心位置,且第二导向套筒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内通道,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上。因而,在切割管材时,管材是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套筒和第二导向套筒的,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管材的导向和限位;以实现对管材更稳定有效的切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轴设为两根,该两根连接轴相互平行或基本平行,且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所述的切割装置包括两个切割刀件,该两个切割刀件分别安装在相应的连接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切割刀件包括刀架和所述旋转刀片,该刀架通过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的连接轴上,且在刀架与连接轴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该扭簧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刀架上,扭簧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连接轴上,所述旋转刀片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所述刀架的尾端,且旋转刀片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套筒和第二导向套筒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刀架包括弯曲延伸部和刀片连接部,该弯曲延伸部和刀片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弯曲延伸部和刀片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位置,所述旋转刀片通过所述第三轴承安装在所述刀片连接部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利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利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6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膜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立体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