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萼L素在制药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4881.9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生;金永生;刘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22 | 分类号: | A61K31/22;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药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蓝萼L素在制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蓝萼萼L素(Glaucocalyxin L)是本发明人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 .) Hara var. glaucocalyx(Maxim. ) Hara )的全草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蓝萼L素(Glaucocalyxin L)的化学结构如下:
蓝萼L素(Glaucocalyxin L) 的化学结构参数:
白色粉末,m.p.235~237℃,ESI-MS m/z:399[M+Na]+,377[M+H]+;分子式为C22H32O5。HRESI-MS m/z:377.2317 [M+H]+,1H-NMR(600MHz ,CDCl3)和13C-NMR (150MHz ,CDCl3) 见表 1。
表1 蓝萼L素的1H-NMR和13C-NMR数据(CDCl3, δ)
至今未见有关蓝萼L素具有抗癌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蓝萼L素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蓝萼L素(Glaucocalyxin L)在制备治疗肺癌、肠癌或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蓝萼L素的化学结构如下:
。
所述的肺癌是肺腺癌。
所述的肠癌是结肠癌。
所述的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所述的白血病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对蓝萼L素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本发明的蓝萼L素药理作用强,预示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3、经大量细胞实验研究证明,药物蓝萼L素对测试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抑制生长作用,活性优于已知同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因此可用于制备抗肺癌、肠癌和白血病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蓝萼L素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试验药物:
样品:蓝萼L素, 冬凌草甲素
对照药:强力霉素(DOX),石家庄瑞田生化有限公司。
2、细胞株: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研究室提供
①A549(人肺腺癌细胞);②HCT116(人肠癌细胞);③CCRF-CEM(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④HL-60(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以上细胞株均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研究室冻存和传代。
3、培养液: RPMI1640+15%NBS+双抗
4其他材料
全自动酶标仪:型号:(WellscanMK-2)生产厂商:Labsystems
进口96孔培养板等
5、实验方法
按常规采用MTT法,96孔板每孔加入浓度为4-5×104个/ml的细胞悬液100μl,置37℃,5% CO2培养箱内。24h后,加入样品液,10μl/孔,设双复孔,37℃,5% CO2作用72h。每孔加入5mg/ml的MTT溶液20μl,作用4h后加入溶解液,100μl/孔,置培养箱内,溶解后用MK-2全自动酶标仪测570nm OD值。
6、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2。
表2 蓝萼L素和冬凌草甲素对人体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由表2可见,蓝萼L素对测试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抑制生长作用,活性优于已知同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因此可用于制备抗肺癌、肠癌和白血病药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4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