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4586.3 | 申请日: | 201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强;王友超;张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50;A61M5/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1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毁式安全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注射器作为常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输注器具,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前经过消毒即可多次使用的金属注射器均已被现在的一次性注射器来代替,体现了医疗器械具发展上的巨大进步,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射器在为治疗疾病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因为注射器的反复利用或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处理不当造成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因为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见到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结构上通常由针筒、注射针、芯杆、胶塞等部件组成,这种注射器从字面上讲是一次性使用,其实并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性使用,且使用后仍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注射器注射完毕后,产品状态良好,留下了为节省成本而再次使用提供了机会,所以有不是真正一次性使用的可能;其二,注射完后针尖祼露在外,不仅容易意外刺伤医务人员和医疗垃圾处理人员,带来新的交叉感染,特别是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更是给无辜者带来更大的风险及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注射器的二次使用和意外刺伤人的问题,市场上已出现了在注射器推杆上设计有与针筒卡合的卡接件,当注射完毕后推杆与针筒卡合,使推杆锁在针筒内,防止了二次使用的目的。但是这类注射器在抽液前活塞前端未在零刻度线上,因此在抽液过程中,一方面会造成抽液剂量不准确,另一方抽液后使用前注射器针筒内的残留较多空气,由于这类注射器的推杆头部高出胶塞较多,当抽液时会在胶塞顶部产生气泡难排出。尤其是像胰岛素注射器这类剂量要求较精确的注射器,且气泡排出会困难,另外这类注射器注射完毕后有注射液残留,不能达到低残留的标准。
鉴于上述技术的缺陷,人们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出了能够使针头收缩至注射筒内且低残留的自毁式注射器。如公开号为CN101444649A的公开文献,包括空心针筒,在针筒内滑动的推杆,安装在推杆前端的胶塞,针筒的前端安装有针座,针座由支撑架支撑,支撑座内侧设置有弹性卡爪,推杆前端设置有注射完毕后与弹性卡爪卡合的锥台,未注射时所述锥台的锥底与胶塞顶部碰合,胶塞为中空型,推杆上设有推抵胶塞的挡块;注射时,胶塞受到注射液产品的反作用力及挡块的推力压缩变形,此时推杆前端的锥台沿推杆的轴向前伸,注射完毕后锥台与弹性卡爪卡合。上述的文献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此类结构的注射器的弹性卡爪设置在支撑座内侧,当注射完毕后推杆有可能只将支撑座拉回针筒内,而针座与针头则保留在注射筒前端,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下废弃注射器时会被针头刺伤;再者,设置在支撑座内的弹性卡爪均匀分布且位于同一工作平面上,将推杆前端的锥台推入到支撑座内与弹性卡爪卡合,在推杆前端的锥台进入到支撑座内并与弹性卡爪卡合的瞬间,由于注入至患者体内药液的压力骤然改变,会使患者感动非常疼痛。
公开号为CN10186249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注射杆、橡胶塞和呈圆筒状的针头座,橡胶塞固定连接在注射杆的前部,注射杆的杆头具有定位件,针头座连接在针筒的前端内侧,针头座内壁设置有凸体。上述专利文献虽然从技术角度克服了公开号为CN101444649A的不足,解决了注射器在给患者注射时患者感到非常疼痛的问题,但是其技术要求针头座一端的外侧与注射筒的前端内侧过盈配合,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刚好大于注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但小于定位件卡接到针头座内将针头座拉回时的力。这样设计虽然简单克服了疼痛,由于针座与针筒装配时完全靠面与面来结合,需要对针筒与针座注塑件结合处的工艺要求精度很高,这样造成生产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接触面有毛刺或其他缺陷,会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液,废品率增高;其二,完全的面接触如果配合不够紧密,也可能会有漏液的可能和在刺入皮肤瞬间可能会使针座稍向后回退,当推芯杆推到可回拉状态时会使针座稍向前,这样也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疼痛;其三,当针座与针筒面接触紧密良好,在回拉针座和针管一同到针筒时产生更大的磨擦力,不好回退。
公开号为CN1252311A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注射器,其结构包括针盖、针筒、针座、活塞、推杆和针头,按其文件所描述的针头固定在针座上,针座穿套于针筒的顶端处,推杆置入针筒内,推杆前段形成颈部,颈部顶端有弹性掣勾,与针座尾端内缘弧状的掣棘配合将针座缩回针筒内,这种设计虽然解决了针意外扎伤人的问题,但针筒与针座也是靠面与面的接触,同样也会有公开号为CN10186249A文献中所产生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4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