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3900.6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巨龙立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314103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裸眼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眼3D光栅,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伴随着3D的兴起,裸眼3D也随之倍受关注,目前,裸眼3D技术主要有四种:电子视障光栅式、柱状透镜技术、快门干涉背光式以及双层显示式。其中,电子视障光栅式技术也被称为光屏障式、视差屏障或视差栅栏技术,其原理是使用单独光栅跟TFT贴合的方式,以一定的线宽跟线缝方式让观察者左眼及右眼看到不同的画面,从而形成3D效果。目前光栅使用电极做的遮挡区,在给电极通电时形成上下电场让液晶翻转形成遮挡,但是,由于在现有的这种裸眼3D技术下的3D光栅结构中,电极线宽与缝隙的宽度都是固定的,一旦光栅跟TFT模块之间贴合出现了偏移,特别是相对旋转的偏移,就很难看到理想的3D效果。同时,光栅跟TFT贴合后很难将两者分开进行再次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大大降低相对旋转误差的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及裸眼3D光栅,所述的裸眼3D光栅经对角设置的定位机构定位贴合在显示屏上。
所述的定位结构为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框边角及设置在该框边角对角位置的对角标记点,裸眼3D光栅在该显示屏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应的标记点。
所述的定位结构为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中呈对角设置的框边角,裸眼3D光栅在该显示屏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应的标记点。
所述的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的对角位置的两个对角标记点。裸眼3D光栅在该显示屏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应的标记点。
所述的裸眼3D光栅上设有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光栅条,定位贴合后光栅条与显示屏上的像素列越保持平行越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光栅条为工作在3D状态时显示为黑色的不透光的光栅条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裸眼3D光栅为柱状棱镜光栅,贴合在像素点上,对像素点进行折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裸眼3D光栅的对角线方向设置定位结构,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光栅在贴合时,造成的相对旋转的误差,从而可以获得更佳的裸眼3D的视觉效果,另外该方法可以方便适用于现有的贴合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3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显示屏、2为裸眼3D光栅、3为标记点、4为对角标记点、5为框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屏1及裸眼3D光栅2,其中,裸眼3D光栅2经对角设置的定位机构定位贴合在显示屏1上,使用的定位结构可以是显示屏显示区域的框边角及设置在该框边角对角位置的对角标记点,以及显示屏显示区域中呈对角设置的框边角,或者还可以是设置在显示屏显示区域框边角对角位置的两个对角标记点,在上述对位方式中,裸眼3D光栅在该显示屏相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相应的标记点。反之亦然。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裸眼3D光栅在对角位置的标记点作为定位结构。在贴合时,由于利用对角线方向设置的定位机构,可以大大降低贴合时显示屏和裸眼3D光栅的相对的旋转的误差,这比现有的在框边的同一侧边设置定位机构时,在另一个侧边所带来的旋转误差要低得多。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如图2所示,在裸眼3D光栅2上设有等间隔均匀分布的不透光的光栅条和透光的间隙,定位贴合后光栅条和间隙与显示屏1上的像素点相对应,光栅将左图(图中标了L的像素显示的图像)和右图(图中标了R的像素显示的图像)分别引入左右眼。如果左图和右图是存在视差的两幅相似图像,观看者就可以获得立体视感。
实施例2
一种高精度裸眼3D显示模组,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公开的模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裸眼3D光栅上的狭缝光栅变为柱状棱镜光栅,贴合在像素点上对像素点进行折射,从而将左右眼的图像分别折射到人的左右眼中,从而产生立体图像。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巨龙立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巨龙立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3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级抗静电液晶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折射晶体的高占空比合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