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风帽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2706.6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4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楼军;盛洪产;金孝祥;吕科伟;王苏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4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燃烧 风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风帽。
背景技术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元件,风帽成为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点之一,不仅影响锅炉效率,对锅炉尾部积灰以及脱硝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风的对冲磨损、漏渣等情况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为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不断新的改进技术提出,例如“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帽组合”(公告号: CN201412835)、“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钟罩式风帽”( 公告号: CN202915352U)、“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公告号: CN202253613U)等等公开技术,对风帽的耐磨性、防堵塞、流化均匀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排放要求,在降低循环流化床烟气中的NOx的原始排放浓度方面仍然有需要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风帽的对吹磨损、降低NOx的原始排放浓度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风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风帽,包括风帽本体;风帽本体为筒形的空腔体,顶端封闭,底端开孔,底部侧壁设有若干个出风孔,其特征在于:在风帽本体纵截面上,出风孔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向下偏转角度C;在风帽本体的横截面上,出风孔的中心线相对出风孔内侧口中心所在的风帽本体中心面偏转角度B。这种出风孔结构,大幅减少相邻风帽的对冲几率,减少风帽的对吹磨损,提高风帽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提高流化能力,以降低一次流化风量,创造密相区良好的欠氧燃烧环境,降低NOx的原始排放浓度。
作为优选,角度C与角度B相等,其值为10-20度。这种结构,可充分利用流体动力,减少各风帽因对吹造成不正常的磨损;可增加扰动,提高流化能力。
作为优选,设置出风孔的风帽本体外圆周壁上设置环形凸起。增强该部分的强度,提高耐磨能力,可承受更多的冲击。
作为优选,风帽本体为合金浇注而成的结构。增强风帽性能,使其可在高温高磨损环境下可靠运行。
作为优选,在出风孔内圆周壁上设有若干个槽,该槽贯通出风孔的两端。流经出风孔中的气流,部分在槽中流动,可提高气流的均匀性,从而加强对底部床料的流化,进一步改善密相区良好的欠氧燃烧环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槽在出风孔内圆周壁上呈螺旋状延伸。使气流形成一定的卷动,增加了对布风板床料的扰动,进一步加强对底部床料的流化。
因此,本发明可减少风帽的对吹磨损、降低NOx的原始排放浓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发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氮燃烧风帽,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钟罩式的风帽本体1;风帽本体1为筒形的空腔体,顶端封闭,底端开孔,底部侧壁设有若干个出风孔3。
在风帽本体1纵截面上,如附图1所示,出风孔3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向下偏转角度C。在风帽本体1的横截面上,如附图2所示,出风孔3的中心线相对出风孔3内侧口中心所在的风帽本体1中心面偏转角度B。角度C与角度B的值为10-20度。角度C与角度B可相等。
在出风孔3内圆周壁上设有若干个槽,该槽贯通出风孔3的两端。作为一种选择方案,该槽在出风孔3内圆周壁上呈螺旋状,以螺旋延伸的方式从出风孔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风帽本体1为合金浇注而成的结构。设置出风孔的风帽本体外圆周壁设置环形凸起。
在本发明的实践中,我公司三台UG-130/5.3-M5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运行中NOx原始排放浓度达到350mg/Nm3,若锅炉采用简单的sncr脱硝方式,将很难保证NOx的达标排放,同时氨水耗量也将明显增加,不仅影响了锅炉效率,对锅炉尾部积灰以及脱硝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锅炉风帽的改造以及其余相关部件的改造,在保障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可大幅度地降低NOx的原始排放浓度,同时可延长风帽的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鉴于此,本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新型风帽技术”,并于2010年试制研发成功,经过近一年的改良、测试和运行,效果良好。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2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