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业务感知的寻呼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1966.1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艳;毕奇;杨峰义;梅承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6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业务 感知 寻呼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业务感知的寻呼控制方法和系统。其中服务网关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对下行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下行数据的业务类型;在目标用户终端处于休眠状态时,根据预先设定的寻呼策略,查询与下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相关联的业务寻呼优先级;判断下行数据的业务寻呼优先级是否为低优先级;若下行数据的业务寻呼优先级为低优先级,则丢弃下行数据;若下行数据的业务寻呼优先级为中优先级或高优先级,则将下行数据通知消息发送给接入控制设备,以便接入控制设备根据下行数据通知消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寻呼处理。从而通过业务感知实现寻呼优化,加强运营商的网络控制能力,有效缓解网络压力,提升价值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业务感知的寻呼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技术在标准上不再保留电路交换的设计,语音、数据统一承载在永久在线的分组交换网络上。在核心网侧永久保留注册用户的缺省承载,无线侧的资源则根据设定的定时器时长及时动态释放,用户进入空闲态,有业务需要的时候再发起无线链路及S1接口的重建,重建成功,用户进入激活态。无线侧链接重建的过程,可以是用户根据需要主动性地发起接入请求,申请无线侧的资源;也可以是网络侧根据需要,通过寻呼的方式唤醒用户,实现无线链接的建立。
网络侧触发的寻呼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
步骤1,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GW(GateWay,网关)将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转发给相应的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
步骤2,SGW接收到下行数据,根据本地存储的用户信息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已经进入休眠(idle)状态。若未进入休眠状态,则直接为目标用户转发数据(未在图中示出)。若目标用户已经进入休眠状态,则将该数据包缓存,同时向接入控制设备发送下行数据通知(Downlink Data Notification),并携带寻呼原因、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EPS(Evolved Packet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Bearer ID)、分配/预留优先级别(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等。
其中,在4G网络中,接入控制设备可以为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在2G/3G网络中,接入控制设备可以为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
步骤3,接入控制设备在接收到下行数据通知后,向SGW发送下行数据通知确认(Downlink Data Notification Ack)。
步骤4,接入控制设备根据用户最近的位置注册信息,通知对应跟踪区内的基站发送寻呼消息。
其中,在4G网络中,基站设备可以为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节点B),在2G/3G网络中,基站设备可以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步骤5,基站在空口发送寻呼消息。
步骤6,终端用户收到寻呼,发起业务请求的流程,建立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完成无线资源的申请和配置,即可正常进行上下行的通信,收到下行数据。
正常状况下,SGW一旦收到针对空闲态用户的下行数据,即通知接入控制设备启动寻呼流程,接入控制设备在对应的区域内下发寻呼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1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