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31318.6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良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伊尔卡密封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29C39/26;B29C39/38;B29K75/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5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浇注 聚氨酯 弹性体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气体、气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如泥浆、煤浆、矿浆等,以及气固液三相混合物,如水空气泥沙等。
泵的应用广泛,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现在所使用的各类泵中的泵壳基本上由金属铸造而成,在铸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型芯为型砂损失型芯,型砂损失型芯在浇铸时使用型砂,在注射成型后为取出型芯要使其粉碎,取出型芯的步骤时间长、作业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在泵壳内部造成划痕,且同一个型芯无法循环使用,下一次铸造时又需将型芯粉碎后形成的材料重新加工成型芯,费时费力。
为解决以上泵的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亟需发明一种新的泵壳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所制造的泵壳具有耐磨、耐腐蚀、耐碰撞的性能,还能够快速高效地脱模且泵壳内部光滑、不变形,制造成本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使所制得的泵壳能够快速高效地脱模且保证泵壳内部光滑、耐磨、耐腐蚀、耐碰撞、不变形,同时还能节省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
a.用耐热合金制造带浇口和观测孔的泵壳外形上模和内部有空腔且空腔内有凸起的泵壳外形下模;
b.用热塑性弹性体或硅橡胶或氟橡胶制造泵壳内腔模;
c.将泵壳内腔模套合在泵壳外形下模空腔内的凸起上,再将泵壳外形上模盖在泵壳外形下模上方制成组合模具,泵壳内腔模、泵壳外形上模和泵壳外形下模在组合模具内部形成型腔;
d.将组合模具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到110-140℃以备用;
e.将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预聚体(半成品)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到70-110℃后抽真空脱水,再向其中加入聚氨酯的固化剂MoCA以制成混合材料,将混合材料搅拌均匀,所注入的MoCA的份量为反应釜中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预聚体份量的10%-25%;
f.将混合材料倒入浇注机;
g.将组合模具取出加热装置,连通浇注机和泵壳外形上模的浇口,启动浇注机,浇注机将其内部的混合材料注射入组合模具的型腔,当从泵壳外形上模的观测孔观察到组合模具的型腔被注满后,关闭浇注机,浇注机停止注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成型;
h.将组合模具再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到110-140℃并保持1-2个小时,来提高组合模具型腔内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的强度;
i.将组合模具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将泵壳外形上模从泵壳外形下模上移开,将已成型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从泵壳外形下模的空腔中取出,再把泵壳内腔模从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泵壳的内部取出,泵壳制造完成。
优选地,步骤d,g,h,i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烘烤箱。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由于采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来制造泵壳,故所制得的泵壳具有耐磨、耐腐蚀、耐碰撞的特性;泵壳外形上模、泵壳外形下模使用耐热合金制成,耐热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所制成的泵壳外形上模、泵壳外形下模可以多次使用,节省了成本;泵壳内腔模采用了热塑性弹性体或硅橡胶或氟橡胶来制作,泵壳内腔模加热到140°之后不会失去弹性,因此在脱模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将泵壳内腔模从泵壳内部取出且不会划伤泵壳内部,保证了泵壳内部光滑、不变形,且该泵壳内腔模从泵壳内取出后还可再次使用,节省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伊尔卡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伊尔卡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13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