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变化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0879.4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唐慧燕;廖迎娣;冯兴国;刘子涵;江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虞希光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拉门 吊杆 变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变化的装置,属于工程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横拉门的吊杆是承受闸门重量的主要部分。其依靠上部螺栓进行固定,并利用对该螺栓的调整来维持各杆之间的受力平衡。目前吊杆安装时常常根据安装人员经验和感觉进行,因而很难做到各杆件受力均衡,有研究表明:各杆件之间的应力相差最大时可达到1:400。吊杆受力不均匀将直接引起底平车轮的受力不平衡,致使底平车磨损,严重影响闸门的正常运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情况的装置,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监测吊杆之间受力均匀的装置和方法,以避免底平车磨损,保证闸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变化的装置,保证闸门稳定运行。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变化的装置,包括:
用于采集杆件轴向变形的测量装置;
用于显示系统工作状况的系统工作状况显示装置;
用于处理装置输出的光电信号、并控制预警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作状况显示装置的信号分析处理模块。
其中测量装置的输出端与分析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分析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系统工作状况显示装置和预警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装置包括齿杆应变采集杆,光栅传感器,计数器。
进一步地,上述光栅传感器包括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所述应变采集杆的底部固定于杆件扣件上,应变采集杆的顶部可以上下伸缩并带动测杆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光栅传感器与计数器连接记录数据并通过导线与信号分析处理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预警装置通过导线与信号分析处理模块相连。
有益效果:
1、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吊杆轴向应变的实时动态监测,吊杆工作状况的实时动态显示,因而可有效监测吊杆受力状态。
2、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船闸吊杆监测中,可以降低由吊杆受力不均引起的船闸安全隐患。
3、该装置适用性强,因其可利用杆件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误差范围,进而进行有效监控,因而可用于更多相关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及杆件扣件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及杆件扣件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栅传感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阻桥细分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异或门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监测箱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预警电路。
图8为本发明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解释:1、船闸吊杆,2、测量装置,3、应变采集杆,4、导线,5、杆件扣件,6、监测箱,3-1、标尺光栅,3-2、指示光栅,3-3、光敏三极管,3-4、发光二极管,6-1、显示屏,6-2、功能按钮,7、预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监测横拉门吊杆受力变化的装置,包括:
。设置在吊杆上的测量装置2;一个用于测量吊杆变形的应变采集杆3;两个用于固定测量装置2和应变采集杆3的扣件5;一个控制和监测系统工作状况的监测箱6;一个用于报警的预警装置7。
杆件扣件5分别由两个半圆形钢槽组成,一侧铰接,将另一侧分开后,扣在需要吊杆1上,再通过螺丝锚固,保证吊杆扣件5与吊杆1连接牢固。
测量装置2与应变采集杆3连接固定,测量装置2通过应变采集杆3用扣件5固定在吊杆1上,其底部与应变采集杆3的顶部通过联轴器相连,应变采集杆3的底部用扣件5固定在吊杆1上,杆件扣件5固定在杆件1上,应变采集杆的顶部可以上下伸缩并带动测杆上下移动;测量装置2通过应变采集杆3收集吊杆1的应变数据。
测量装置2包括:光栅传感器,计数器;其中测量装置2的输出端与分析处理模块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应变采集杆3连接;应变采集杆3由于吊杆1变形在测量装置2中产生光电信号,通过光栅传感器和计数器收集应变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