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0598.9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1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赵艺兵;陈煌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指纹 付费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付费方式逐渐代替传统的纸币支付方式。IC卡由于其固有的信息安全、便于携带、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等优点,日益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IC卡的造价及密码破解方面的局限性,其缺点也日益显示出来了,无法保障IC卡在使用过程中的防伪及密码使用安全,如二代身份证存在的先天局限性,尤其是我国现行二代身份证缺乏必要的密码等基本防伪功能,在二代身份证丢失后,不能有效保障二代身份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甚至在不法分子掌握与自己外貌相近的他人真实身份证,则可“分身两人”。
在支付领域中,支付的安全保障尤其重要,应当避免可能会发生的伪造或密码盗取或破解等问题。用户的财产应当得到有效的防盗保障。而指纹识别技术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性,安全可靠性,非侵犯等特征,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用户的交易支付中,无疑能够提高用户的便捷和交易的安全可靠。但是目前国内的生物识别技术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交易支付中是在现阶段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的电子支付方式中,采用的IC卡存在的伪造或密码盗取或破解等问题,不能有效保障用户财产的安全,且使用不便捷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控制器一向指纹采集模块发出数据采集指令,使指纹采集模块处于检测状态;
S2、指纹采集模块检测到指纹数据时,将指纹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一,由主控制器一再传输给主控制器二,将所采集的指纹数据与已录入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是否是已录入的指纹数据;
S3、如果录入的是已有指纹数据,即该指纹数据为已录入的指纹数据,则主控制器二依据当前卖家为当前用户进行的设定指令进行处理;
S4、主控制器二接收的指纹数据为新指纹数据时,即该指纹数据为未录入的指纹数据,主控制器二依据设定指令进行判断,若该设定指令不是录入新指纹指令,则该指纹数据无效;若该设定指令是录入新指纹指令,则主控制器二将当前用户所附的初始余额状态记入数据存储模块中。
优选地,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指纹录入:将采集所得的指纹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后的指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值,将所提取的特征值存储。
优选地,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指纹匹配:将指纹采集模块所得的指纹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后的指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值,将所提取的特征值与已录入的特征值进行特征匹配,判断指纹采集模块所得的指纹数据是否为录入的已有指纹数据。
一种移动指纹付费系统,包括指纹采集模块、主控制器一、无线通讯模块、主控制器二、数据存储模块、外置设备展示模块,
主控制器一,将指纹采集模块所得到的指纹数据转化为特征值,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给主控制器二;
主控制器二,将所采集的指纹数据与已录入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是否是已录入的指纹数据,对已有指纹数据依据设定指令进行付费操作,并将付费过程及余留值录入数据库中;或依据录入新指纹指令完成指纹数据的录入。
优选地,主控制器二在付费操作处理后,将处理结果通过外置设备展示模块进行显示,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数据库中。
优选地,所述指纹采集模块采用FPS110电容式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数据库采用MySQLite数据库,所述主控制器一、主控制器二采用STM32F103RCT6。
优选地,所述外置设备展示模块包括显示模块、语音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远程控制终端。
该种移动指纹付费系统,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3 低功耗高速内核。STM32 丰富的片上资源可满足各类传感器通讯需求。基于STM32 的付费系统与传统的付费系统相比可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节约资源。该种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及系统,采用2.4G无线传输模块集图像采集、分析处理、无线回传于一体,可以方便指纹付费系统的移动使用,更贴近实际应用。该种移动指纹付费方法及系统,数据存储模块(MySQLite),针对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资源都有限的情况,抛弃传统的企业数据库如Oracle、Sybase等明显臃肿的缺点, 优化了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以及索引机制等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抽负压装置及电池加酸装置
- 下一篇:燃气式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