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大数据环境具有抗噪声能力的实体解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0391.1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1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郭杨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数据 环境 具有 噪声 能力 实体 解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集成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大数据环境具有抗噪声能力的实体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获取途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数据质量问题成为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数据集成不仅可以丰富单一数据的内容,还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体解析是数据集成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任务是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找出指代现实世界中同一实体的记录。已有的实体解析算法通常是基于特征匹配的,这不仅需要很大的计算开销,而且严重依赖于数据模式的存在。另一方面,实体解析算法最终的结果常常不具备传递闭包的性质,即会出现类似于A和B属相同实体,B和C属相同实体,而A和C却属于不同实体的情况,即出现冲突(conflicts)。为解决该问题,有些实体解析算法会对结果进行传递性闭包分析(transitive closure analysis,记为Trans),即对上述情况,即使A和C的判别结果为不同,而最终的分析结果会认为A和C相同。如果B和C被算法判别相同的依据很弱,而A和C被算法判别为不同的依据又很强的话,简单地进行传递性闭包分析显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数据质量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显得更为突出。大数据具备四个特点:数据量大(Volume)、数据更新速度快(Velocity)、数据源多样(Variety)和数据存在噪声(Veracity),即4Vs特点。数据量大的特点使得我们不能选用计算开销比较大的方法,数据源多样使得我们的算法不能过度依赖模式,数据存在噪声使得算法解析的结果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变大。
因此,实体解析算法的计算开销大、模式依赖性强、抗噪声能力弱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性聚类是实体解析的一个标准方法,由Bansal等人提出,目标是找到一个能够消除冲突的聚类结果,同时使得该结果尽可能与实体解析算法的判断一致。
给定一个无向完全图G=(V,E),其中每一条边(i,j)都有一个概率pi,j,表示将节点i和j归到一个类中的概率。如果用表示切断边(i,j)的代价,表示保留边(i,j)的代价,xi,j表示二值变量,当节点i和j被分到同一个类中时,xi,j=1;否则,xi,j=0。相关性聚类的目标函数可以写成:
其中,简记为
相关性聚类算法是一个NP-hard问题,因此很多启发式算法被提出,其中,Pivot和Vote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算法。Pivot算法按照一个节点序列,每次选取一个未被归类的节点作为中心,简单地将与之相邻且未被归类的节点j归到同一个类中。Vote算法按照投票的方式决定节点的归属,算法每次选择一个未被归类的节点i,计算每一个已生成的类对该节点的投票情况,将节点i放到投票最多的类c中,即类c满足其中C为已经生成的类。如果没有已生成的类,或所有已生成的类对节点i都持中立或反对票,我们就将该节点单独作为一个新的类,加入到C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未经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轮胎的异型刚性圈
- 下一篇:用于轨道车辆的改进的制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