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沥青混凝土及基于该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30017.1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李蕊;封栋杰;李彦伟;赵永祯;刘志胜;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22/14;E01C9/00;H02N11/00;C04B111/9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沥青 混凝土 基于 发电 路面 | ||
1.一种热电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按质量百分比为83~90%集料、4~6%的矿粉、2~4%热电材料、1~2%的导电材料及3~5%的沥青为原材料制备而成;
当所述热电沥青混凝土为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时,热电材料为黄铁矿;
当所述热电沥青混凝土为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时,热电材料为方铅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料的粒径为0.075~19mm;
所述黄铁矿及方铅矿的细度均为200~325目;
所述矿粉的粒径小于0.07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为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花岗岩粉、玄武岩粉、辉绿岩粉或石灰岩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采用SBS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PE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或胶粉改性沥青中的一种。
6.一种基于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热供应源沥青混凝土层(1)、发电沥青混凝土层(2)、蓄电池(4)、电能收集装置(3)及若干导电金属丝(7);
所述发电沥青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与表面热供应源沥青混凝土层(1)的下表面相接触,发电沥青混凝土层(2)包括若干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及若干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的侧面与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的侧面相接触,导电金属丝(7)一端分别插入于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及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内,电能收集装置(3)的输入端分别与导电金属丝(7)的另一端相连接,电能收集装置(3)的输出端与蓄电池(4)的输入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的形状为条状;
所述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的形状为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与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的数目相同,且N型热电沥青混凝土(6)与P型热电沥青混凝土(5)相间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热供应源沥青混凝土层(1)的厚度与发电沥青混凝土层(2)的厚度之比为1∶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沥青混凝土的发电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热供应源沥青混凝土层(1)采用导电沥青混凝土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0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退火炉用电缆卷线筒
- 下一篇:称重装置和称重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