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g-Zn-Al-Cu系超高强镁合金板材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9415.1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宝军;何琼;彭光怀;方玲;张小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F1/06 | 分类号: | C22F1/06;C22C1/03;C22C23/02;C22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g zn al cu 高强 镁合金 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g-Zn-Al-Cu系超高强镁合金板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机械、汽车及其它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是由于其具备密度低、抗冲击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优良、比强度比刚度高、机加工性能好等特点。我国大力开发镁合金产业,不但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还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近年来镁合金替代铝合金等材料,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目前镁合金还存在着以下显著的技术缺点:
(1)抗拉强度低:目前商用镁合金抗拉强度均<280MPa,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较差,当温度升高时,其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度下降,限制了其在结构、承重等领域的应用;
(2)韧性差:目前商用镁合金延伸率普遍<10%,限制了其加工成型性能。若要提高强度,则延伸率将大大下降,如强度最高的ZK61镁合金,其强度虽然可达275-305MPa,但其延伸率仅为4-7%;
(3)化学活性高、易于氧化燃烧:在350℃将发生燃烧,难于热加工成型;
(4)抗腐蚀性差:基体在空气中易氧化:一般在3-5天基体表面将发生氧化变灰至黑。
因此,开发镁合金制备新技术,研制开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轻质、高强、高韧、耐热、耐蚀)的新型镁合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l-Zn-Mg-Cu系超高强镁合金板材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的生产镁合金板材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化学性质活泼、抗腐蚀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Mg-Zn-Al-Cu系超高强镁合金板材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按合金成分3-5wt%Al、1-2wt%Zn、2.0-5.0%wtCu、0.35-0.8wt%RE(Nd、Y、Sm、Gd),1.2-1.8wt%Ti,杂质元素:Si、Fe、Cu和Ni的总量小于0.02wt%,余量为Mg,配料并浇铸出合金;
步骤二:将熔炼好的Mg-Zn-Al-Cu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刨边去表面氧化皮后,进行热轧;热轧过程中,每轧一道次,回炉加热,取出下一块进行热轧,铸锭初始厚度8mm,热轧至3mm,热轧总加工率为62.5%,退火后进行冷轧,在将3mm厚的合金板材粗轧至厚度分别为1.11mm,1.43mm,2mm,退火后,进行精轧至1mm;
步骤三:将切割好的拉伸试样进行465℃,1h的固溶处理,水淬,接着进行135℃、8h峰时效处理;
步骤四:对热处理后的合金板材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及成形性能试验。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Mg-Zn-Al-Cu系超高强镁合金的熔炼工艺为:将纯镁、铝、锌、铜、中间合金Mg-RE和Al-Ti先预热至100-180℃,然后将纯镁、铝锭、锌锭、铜锭置于CO2和Ar混合气体保护的熔炉中熔化;熔化后在650-760℃保温25-45分钟,再升温至760-840℃加入Mg-RE、Al-Ti中间合金,待Mg-RE、Al-Ti中间合金熔化后将镁液升温至770-860℃保温30-50分钟;再降温至650-800℃,静置10-20分钟后进行浇铸,浇铸用钢制模具预先加热至150-300℃,制得镁合金铸锭。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热轧的开轧温度400℃,终轧温度350℃。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依次按照不同成品冷轧总加工率为10%,30%,50%三种方案将三种板材加工至厚度为1mm,后经过电火花线切割成拉伸试样。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成形性能试验包括锥杯试验和弯曲试验。
进一步,镁合金中稀土元素的加比例为30%Nd、60%Y、10%Sm或30%Nd、50%Y、20%Gd。
本发明提供的Mg-Zn-Al-Cu系超高强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采用135℃、8h峰值时效,当成品冷轧总加工率为30%时,提高了镁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极限抗拉强度σb=455.3MPa,屈服强度σs=349.4MPa,延伸率为δ=6.3%;成品冷轧总加工率为10%,提高了镁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锥杯值CCV=50.1,最小相对弯径Rmin/t=3.2。通过均匀化处理提高材料强度韧性,通过固溶强化、弥散强化提高材料强度的强化作用和疲劳极限,使该镁合金具有更优异的强度、延伸率和硬度等力学性能,较好的解决了目前高强镁合金的开发和发展中强度、塑性、以及耐蚀性综合性能仍得不到最优匹配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镁合金的发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学院,未经赣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9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