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播种装置的锹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29315.9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银;陈益海;陈立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银 |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5/02;A01C19/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7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播种装置的锹。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耕种面积总占有量排在世界第四位,并且在国内较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劳作模式,也就是说,每户对自己拥有的几亩或者几十亩地进行各自单独的播种劳作,而此类小面积的耕地可以是自家的小菜园、山地、梯田或者被分割成较小块的田地等,因此不难看出,对于这类耕地而言,其多样化的地形并不适合大型的自动化农用设备,并且普通的农户也无法接受购买所述大型农用设备带来的高昂成本和使用维护费用。
因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耕地中,普通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往往采用手动方式进行点播种植,也可以称为穴播,即通过锹挖掘出一个穴再手动撒入一定量种子最后进行覆土,依次类推完成整行全部的播种。而此手动方式的播种却客观的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农户在每次播种过程中都需要开穴然后弯腰手动撒入种子,因此其劳动强度大且播种的效率不高。
2)众所周知,播种过程中相邻的植株行距过密则影响植株的生长,过疏则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同样地,开穴过深或者过浅都将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因此对于不同的植株,其播种的最佳行距和最佳的开穴深度都是不相同的,而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方式播种则完全依靠农户自身的经验来完成行距和开穴深度的控制,因此其植株的行距和开穴深度的一致性往往较差,最终也导致作物收成的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操作人员弯腰手动撒入种子,从而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播种效率高的带有播种装置的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带有播种装置的锹:它包括锹柄和设于锹柄下端的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锹柄上还设有用于容置种子的籽桶,该籽桶的下端设有用于输送种子的通道,所述通道下方的锹柄上设有接料漏斗,且该接料漏斗与一延伸至锹头一侧的输送管连通,所述通道内设有使种子按定量进给的送料机构,所述锹柄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该送料机构的驱动机构。
其工作原理是:将种子全部倒入籽桶内,当操作人员使用锹头挖掘出播种的穴后,由驱动机构带动送料机构工作,使一定量的种子经通道落入接料漏斗中,再由输送管运输到锹头一侧,落入穴内,然后进行覆土,完成整个穴播过程。
采用以上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操作人员无需弯腰将种子撒入穴内,因此其减少了劳动强度,其次,避免了弯腰然后撒种的操作步骤,因此使穴播的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于通道内且与通道间隙配合的柱体、设于该柱体上方的导向杆以及设于柱体下方用于当柱体上行至极限位置时与通道下端面相抵靠的凸缘,所述籽桶的内腔与通道之间为上大下小的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柱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当柱体由上往下依次运动过程中分别与籽桶连通、与通道内壁构成封闭腔体、与通道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容置少量种子的送籽槽,所述籽桶上设有与该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通过该导向孔贯穿所述籽桶且其一端延伸至籽桶外。通过该送料机构可以实现一次给定量的输送种子,实现自动送料的技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中间位置与锹柄铰链连接的把手、由该把手带动的可以沿自身轴线位置移动的从动杆、设于从动杆与导向杆之间的用于连接该从动杆和导向杆的连接板以及用于复位所述从动杆的复位弹簧,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从动杆上设有与该通孔相配合的凸柱,所述通孔与凸柱转动连接且该凸柱可以沿通孔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锹柄固定,其另一端与从动杆的上端固定。采用该驱动方式只要手动拉紧把手就可以实现一次送料,操作方便,并且传动机构也简单小巧不会增加太多重量,便于人工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锹柄上还设有挂片,该挂片的一端与锹柄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接料漏斗固定连接。通过挂片固定所述接料漏斗,结构简单牢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籽桶下端设有使通道向籽桶外延长的圆柱形的延伸部,所述接料漏斗由横截面形状呈椭圆形的上部漏斗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漏斗组成,所述上部漏斗套于延伸部外,且该上部漏斗的椭圆形横截面的短轴等于延伸部的外直径,所述下部漏斗的上端面与上部漏斗的下端面固定且圆弧过渡。该接料漏斗上部套于延伸部上,防止种子在晃动过程中撒出。另外,其横截面的短轴长度等于延伸部的外直径则可以使接料漏斗在套于延伸部的时候紧配合,同时其长轴又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外直径,即为种子的输出留有通道,因此很好的解决了种子防撒出又能很好的落入接料漏斗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银,未经陈万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9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
- 下一篇:PCB板回力模冲成型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