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细控温研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28980.6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瑛;刘佳;雷崇武;熊禾根;蒋国璋;李公法;谢良喜;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6;B02C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细 研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细控温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研磨机用于将颗粒状及块状材料研细成粉末状或者更细微的体积,以利于材料再进行后续加工。国内现有研磨机的研磨方式大都利用螺旋桨对材料进行搅拌,但是以这种研磨方式生产出来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产品质量要求。
现在使用的篮式研磨机为了防止研磨介质从研磨篮内泄漏出来,大都采用封闭式的结构,转动轴与端盖之间只留下很小的缝隙让转动轴转动,但是这样的结构存在缺点,由于转动轴转动时不平稳,会产生晃动,而且转动轴与端盖之间的缝隙太小,会经常发生碰撞或者摩擦,所以就容易使转动轴磨损,甚至端盖被撞坏,研磨介质就能够从破损处泄漏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精细控温研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精细控温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篮、转动轴、搅拌腔、冷却液循环腔、振动器、研磨釜,所述研磨篮设置在研磨釜内部,研磨釜内壁上安装有振动器,研磨釜底部设有扰流棒,研磨篮通过两条杆件吊装在研磨机上,研磨篮内部设有搅拌腔,转动轴贯穿搅拌腔,转动轴上设有搅拌桨,研磨篮内部设有冷却液循环腔,研磨篮的上端面安装有上盖板,下端面安装有下盖板;下盖板设有安装孔、轴套、防漏环、安装座,所述防漏环及轴套都套接在转动轴上;防漏环贴合安装在安装座的上端面;安装座贴合安装在下盖板的上端面,安装座中部设有通孔,安装座上设有薄壁环贴合在安装孔内。
所述研磨釜底端设有2~5个扰流棒,扰流棒在研磨釜底端呈同心圆分布。
所述研磨釜内壁上安装有两个振动器,两个振动器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防止研磨介质从研磨篮内泄漏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精细控温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篮1、转动轴2、搅拌腔13、冷却液循环腔15、振动器16、研磨釜17,所述研磨篮1设置在研磨釜17内部,研磨釜17内壁上安装有振动器16,研磨釜17底部设有扰流棒18,研磨篮1通过两条杆件6吊装在研磨机上,研磨篮1内部设有搅拌腔13,搅拌腔13内部装有研磨介质,转动轴2贯穿搅拌腔13,设在转动轴2上的搅拌桨21搅动研磨介质,研磨介质之间产生滚动及摩擦,将材料研磨至所要求的细度;研磨篮1内部还设有冷却液循环腔15,冷却液循环腔15外接两条循环管道,一条用于输入冷却液,另一条用于输出冷却液,这样有助于冷却研磨介质研磨时所产生的热量;研磨篮1的上端面安装有上盖板11,下端面安装有下盖板14,上盖板11及下盖板14上都设有开口,开口的大小经过设计,能够使材料进出研磨篮1,但不会泄漏研磨介质,转动轴2穿过研磨篮1的一端设有叶轮,叶轮高速旋转,将材料循环不断的吸进研磨篮1内,然后从上盖板11挤出,此种方式为下吸式的研磨方式。相对于从上往下循环的上吸式研磨方式,下吸式的研磨方式更为实用,受材料容量的限制较小,只要材料浸过下盖板14即可。
如图2所示,所述下盖板14设有用于安装转动轴2的安装孔12,还包括轴套3、防漏环4及安装座5,所述防漏环4及轴套3都套接在转动轴2上;所述防漏环4贴合安装在安装座5的上端面;所述安装座5贴合安装在下盖板14的上端面,本发明采用螺钉安装在下盖板14上,安装座5中部设有通孔52,转动轴2穿过该通孔52;所述轴套3穿过安装孔12。通孔52与安装座5之间以及轴套3与安装孔12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提供转动轴2晃动的空间。轴套3的上端面与安装座5的下端面贴合,轴套3的外径大于安装座5的通孔52内径,这样也能起到防止研磨介质泄漏的作用,所述安装座5上设有薄壁环51贴合在安装孔12内,此结构能够保护下盖板14,防止转动轴2晃动太大,将下盖板14撞坏,而导致整块下盖板14都需要更换。
所述研磨釜17底端设有2~5个扰流棒18,扰流棒18在研磨釜17底端呈同心圆分布。
所述研磨釜17内壁上安装有两个振动器16,两个振动器16对称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