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8957.7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4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埝;缪姚军;薛济萍;谢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264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冲击 高温 光纤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的是一种专为军用通信和煤矿、油井、天然气和地质勘探领域的通信用以及广插电视转播,临时通信系统服务的光纤。
背景技术
光纤在民用领域,国内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成熟,但是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如军用通信和煤矿、油井、天然气、地质勘探等地的应用还处于发展中,主要原因这些领域对光纤的的性能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和力学性能,还要具备高强度、抗冲击、耐高低温、耐老化、耐腐蚀、长寿命等特点,而普通的通信光纤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保证正常的信号传输,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高标准的光纤来满足实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及其制造方法,具有高强度、抗冲击、耐高低温、耐老化、耐腐蚀、长寿命的特点,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及其制造方法实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由涂覆光纤、耐高温紧包层、不锈钢护管、耐高温外涂层组成;
在涂覆光纤外紧包有耐高温紧包层;在耐高温紧包层外表面纵包有不锈钢护管,不锈钢护管采用无缝焊接,在不锈钢护管外挤包一层薄壁的耐高温外涂层。
所述的涂覆光纤采用单模或多模涂覆光纤。
所述的耐高温紧包层采用氟塑高分子材料。
所述的耐高温外涂层采用氟塑高分子材料。
所述的不锈钢护管采用0.3mm~0.4mm壁厚的304不锈钢通过单层薄壁挤出和激光无缝焊接工艺紧包涂覆光纤,其外径为Φ0.95mm~Φ1.05mm。
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制作方法如下:
在涂覆光纤外使用耐高温紧包层进行紧包;在耐高温紧包层外表面用不锈钢护带通过单层薄壁纵包成不锈钢护管,并将不锈钢护管进行激光无缝焊接,最后在不锈钢护管外挤包一层薄壁的耐高温外涂层,制成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
本发明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使用氟塑高分子材料的耐高温紧包层、耐高温外涂层,以及采用单层薄壁挤出和激光无缝焊接304不锈钢带的工艺护套进行紧包保护, 外径Φ0.95mm~Φ1.05mm,耐温等级-80℃~250℃、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抗冲击达到10000 N/100mm;提高了抗拉力强度、抗冲击、耐高低温、柔软性好、耐弯曲、耐腐蚀、长寿命等特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涂覆光纤,2、耐高温紧包层,3、护管,4、耐高温外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由涂覆光纤1、耐高温紧包层2、护管3、耐高温外涂层4组成;
在涂覆光纤1外紧包有耐高温紧包层2;在耐高温紧包层2外表面纵包有不锈钢护管3,不锈钢护管3采用无缝焊接,在不锈钢护管3外挤包一层薄壁的耐高温外涂层4。
所述的不锈钢护管3采用0.3mm-0.4mm壁厚的304不锈钢通过单层薄壁纵包和激光无缝焊接工艺紧包涂覆光纤1。
所述的涂覆光纤1采用单模或多模涂覆光纤。
所述的耐高温紧包层2采用氟塑高分子材料。
所述的保护管3外径为Φ0.95mm~Φ1.05mm。
所述的耐高温外涂层4采用氟塑高分子材料。
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制作方法如下:
在涂覆光纤1外使用耐高温紧包层2进行紧包;在耐高温紧包层2外表面用不锈钢护带通过单层薄壁纵包成不锈钢护管3,并将不锈钢护管3进行激光无缝焊接,最后在不锈钢护管3外挤包一层薄壁的耐高温外涂层4,制成高强度耐冲击高温光纤。
对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申请公开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一些原理相同的基本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都属于本专利申请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