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缝管以及具备该开缝管的导丝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28715.8 | 申请日: | 2014-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1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金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缝管 以及 具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表面形成有狭缝的开缝管以及具备该开缝管的导丝。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插入血管、消化管、尿管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来使用的导管等医疗器械进行引导而提出过各种导丝。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内侧线圈42通过钎焊部40紧固在导丝的前端的内容(参照图1b)。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在内侧线圈108的前端或内侧线圈108’的前端从导丝的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情况下,内侧线圈108被紧固在钎焊部104或内侧线圈108’被紧固在钎焊部104’(参照图5A及5B)。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管状部件20形成由多个槽形成的切口(切り込み)24或一条螺旋状的切口22的加强部件20(参照图3A及图3B)。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34594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144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丝具有形成内侧线圈的线材的端部松开的可能性,在制造导丝时,存在为了不使内侧线圈的端部松开而必需钎焊在芯丝上之类的制造上的麻烦。
另外,由于内侧线圈在芯丝的周围卷绕成螺旋状,因此在对内侧线圈的端部进行钎焊时,需要对内侧线圈的横剖面周围整体进行钎焊,因此存在在这方面也必需注意将内侧线圈钎焊在芯丝上之类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的图3B所记载的加强部件由于在管状部件上以同心圆状形成有多个槽,因此尽管能够调整加强部件的刚性(特别是柔软性),但手术医生不能期待在使导丝的基端侧旋转了的情况下的导丝向前端的转矩传递性的提高,进而不能期待导丝在病变内的推进力的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2的图3A所记载的加强部件是在管状部件上仅形成有一条螺旋状的切口。切口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形成使导丝旋转时的间隙的要因,其宽度需要考虑导丝的间隙来设定,还需要极力防止管状部件向轴向的伸缩。
并且,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导丝进入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下记载为CTO病变)时,即使手术医生对导丝的基端侧反复进行推拉动作,导丝的前端也不向CTO病变的内部前进。在CTO病变内,由于导丝的转矩传递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要件,因此最近尝试如下对策,即、仅通过提高利用导丝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得到的转矩传递性,来使导丝的前端向CTO病变的更加内部前进。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缝管以及使用了该开缝管的能够简单地制造的导丝,该开缝管能够提高至少一个方向旋转的转矩传递性,并且防止向轴向的伸缩,并且能够简单地调整刚性,提高在圆周剖面取得平衡的转矩传递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方案1的开缝管的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外的区域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形成为螺旋状的狭缝;以及在该螺旋状的狭缝的中途以跨越上述狭缝的方式形成的多个跨接部。
另外,方案2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跨接部配置成,相对于邻接的狭缝的跨接部,在从剖面观察时在上述长度方向的每个规定距离位移规定角度。
另外,方案3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狭缝的上述跨接部以形成与上述狭缝的螺旋形状不同的螺旋形状的方式配置。
另外,方案4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跨接部根据上述长度方向的刚性而改变沿上述螺旋形状的长度。
另外,方案5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长度方向的刚性,来改变单位长度的、上述跨接部沿上述螺旋形状的长度相对于上述狭缝沿上述螺旋形状的长度的比例。
另外,方案6的开缝管根据方案4或5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跨接部沿上述螺旋形状的长度相对于上述狭缝沿上述螺旋形状的长度的比例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朝向另一端变小。
另外,方案7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6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状的狭缝的间距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小。
另外,方案8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6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状的狭缝的间距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朝向另一端阶段性地变小。
另外,方案9的开缝管根据方案1~8任一项中所述的开缝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状的狭缝宽度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未经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压舌板装置
- 下一篇:放射科用铅防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