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凸缘扁平齿轮精密成形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8705.4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成亮;苗培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K1/30 | 分类号: | B21K1/30;B21J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缘 扁平 齿轮 精密 成形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齿轮制造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带凸缘扁平齿轮精密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一种典型的机械传动零件,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准确、传递动力大、效率高、可靠性高和寿命长等优点,在机械行业中大量使用,其中直齿圆柱齿轮是各种齿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此,直齿轮的精密制造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直齿轮一般采用三种精密成形制造方法,一种是挤压成形,即初始棒料外径大于等于齿顶圆直径,主要经过挤压变形与材料轴向流动获得齿轮件;但是,这类方法容易在挤压齿轮件的前端形成一段不饱满区域,考虑到材料利用率,适用于高度较大的齿轮件。另一种是锻造成形,即初始棒料外径小于等于齿根圆直径,主要经过镦粗变形与材料径向流动获得齿轮件;这类方法主要利用浮动模具结构与分流锻造原理,在提高齿轮充填饱满的同时降低锻造成形力,比较适用于高度较小的齿轮件。还有一种是冲压成形方法,即采用板料直接冲裁,主要通过材料分离获得齿轮件,但该类方法比较适用于片齿轮,而且相对齿形精度不易控制。
对于扁平类齿轮,上述三种方法均不宜直接应用。当然,可以通过挤压或锻造出厚度较大的精密齿轮,再分段锯切成扁平齿轮;进一步经过切削加工获得凸缘特征,形成带凸缘扁平齿轮。然而,这一制造过程必将增加加工工时、延长了生产线,提高单件成本;同时,对已经成形齿部进行大量切削,由于断续切削造成刀具冲击,严重影响刀具寿命。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2011年2月机械设计与制造第2期公开的现代冷挤压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复合挤压、复动挤压、闭塞挤压、分流挤压、控制流动挤压等多种形式,分别阐述了各种冷挤压新技术的成形原理、成形特点和基本方法,其中的闭塞挤压可应用于扁平类齿轮的制造。但是,闭塞挤压对需要精确计算坯料体积,体积偏小易导致轮齿充填不饱满,体积偏大将会使挤压力大幅度增加,实际生产中对料重需要严格控制;此外,闭塞挤压需要通过复杂的闭塞模具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凸缘扁平齿轮精密成形方法及其装置,实现该类齿轮件的批量连续生产;同时,有效减少切削加工工序,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单件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缘扁平齿轮精密成形方法,首先对制备齿轮的坯料进行冲孔,制成于成形过程中起分流作用的辅助中心孔,然后挤压变形获得环形槽以形成齿轮的上凸缘,进行预冲孔后进行翻边和镦粗,使得预冲孔的边缘材料转移并形成下凸缘,再利用齿圈压板精冲得到齿轮外形。
所述的预冲孔的孔直径为其中:D4表示齿轮下凸缘的外径,D3表示齿轮中心孔的直径,h2表示齿轮下凸缘的高度,h1表示坯料的厚度;
所述的辅助中心孔的直径为D1=D2-t,t=2.0mm或3.0mm。
所述的坯料的厚度等于齿轮的齿部厚度,坯料的宽度为齿顶圆直径的1.1~1.2倍;制备坯料所用条料或者卷料,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球化率大于等于85%以保证坯料具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
所述的齿圈压板压力为精冲力的40%-50%。
所述的扁平类齿轮件是指齿部高度小于等于10cm的齿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上述方法的装置,该装置为用于翻边和镦粗的复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凹模和下凸模,其中:上模先向下运动,与下模共同压住坯料并施加10MPa-20MPa压力,下凸模向上运动进行翻边成形,然后浮动控制的上凹模向下运动,镦粗到待制齿轮下凸缘的目标高度。
所述浮动控制,是指采用独立的液压泵控制上凹模向上或向下运动。
技术效果
与挤压或锻造成形+切削加工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①该工艺省去了切削加工工序,由条料或卷料经多工步连续成形,避免了零件齿部的多道次断续切削;②避免了锻造成形的成形载荷较大现象,保障模具寿命;③该工艺通过连续模具实现,相对缩短了生产线,节省了单件工时,便于控制单件成本。此外,本发明给出了带凸缘扁平类齿轮件的一种精密成形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渐开线齿轮、矩形齿轮、梯形齿轮,甚至非圆齿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图中:a为冲中心孔示意图;b为挤压环形槽示意图;c为冲中心废料孔示意图;d为翻边示意图;e为精冲外形示意图1;f为精冲外形示意图2。
图2是具有浮动背压的翻边工步模具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下一篇: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