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灯条的制作方法及该LED灯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28696.9 申请日: 2014-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3836425A 公开(公告)日: 2014-06-04
发明(设计)人: 罗长诚;黄冲;王烨文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21S4/00 分类号: F21S4/00;F21V29/00;F21Y101/02
代理公司: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代理人: 林才桂
地址: 518132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led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LED灯条,尤其涉及一种LED灯条的制作方法及该LED灯条。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面板及设于壳体内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传统的液晶面板的结构是由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一配置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处,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散热一直是影响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液晶显示装置中热量产生的来源主要是背光源所产生,而现有的背光源一般均为LED灯条。LED灯条主要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PCB板上的LED芯片,LED灯条发热的原因是因为所通入的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光能,其中一部分转化成为热能。LED芯片的特点是极小的体积内产生极高的热量。LED芯片本身的热容量很小,所以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热量传导出去,否则就会产生很高的结温。

LED芯片的散热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LED芯片的光衰或其寿命是直接和其结温有关,散热不好结温就高,寿命就短,依照阿雷纽斯法则温度每降低10℃寿命会延长2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LED灯条散热方式一般为在PCB板与背板之间设置一散热板,已将LED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尽快的传递出去,然而该种散热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将散热板设置为金属材料的散热板,会增加背光模组的重量等。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具有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性与摩擦系数小等优点,其可以附在弯曲表面或不规则表面上;石墨烯散热具有较高的水平导热系数(如表1所示),可以将能量进行快速的水平方向的传导,使水平方向整个表面热量分布均匀,消除局部热点。

表1,现有常见的散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由上表可见,石墨烯的导热系数最高,那么用石墨烯作为LED灯条的散热材料将会极大的提高散热效果,延长LED灯条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使用该LED灯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条的制作方法,其制程简单,能有效提高LED灯条的散热效果,延长LED灯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条,其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LED灯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金属基材及数个LED灯;

步骤2、在金属基材上形成石墨烯层,该石墨烯层对应LED灯设有镂空部;

步骤3、将LED灯于镂空部处安装于金属基材上;

步骤4、在镂空部处形成硅胶层。

所述金属基材为薄铜基材、薄铝基材、薄镍基材或薄钌基材。

所述石墨烯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于金属基材上。

所述金属基材为薄铜基材,所述化学气相沉积以烃类为碳源气体,以氢气或氩气为载气,在500-1050℃、10Pa-5kPa的环境下进行。

所述碳源气体为甲烷、乙烯、乙炔其中之一或其混合气体。

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35nm-50nm;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10μm-3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