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识及防伪鉴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27328.2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5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中英 |
主分类号: | G06K19/02 | 分类号: | G06K19/02;G06K19/06;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识 防伪 鉴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标识及防伪鉴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码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二维码本身无法防止复制,所以不能单独应用在防伪系统上。目前使用二维码防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覆盖二维码的方法:此类方法的主要是通过对生成后二维码使用用刮刮膜、贴纸等覆盖物来防止二维码被复制。其防伪原理类似于电码防伪,由企业随机生成产品的唯一编码存入产品数据库,再把企业的查询网址及产品的唯一编码合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打印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上。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揭开二维码覆盖层,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厂商数据库,如查询次数为0则为正品,如查询次数大于等于1则有可能是仿冒品。
此类防伪方法缺点在于:消费者必须购买后才能查询,无法提供事前查询防止购买仿冒品;查询只能一次鉴别,后续查询无法鉴别;系统必须联网,无法实现离线鉴别;厂商必须建立强大的后台查询系统。
纹理防伪二维码查询:纹理防伪二维码查询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选用纹理清晰的包装材料制成防伪标识物,对每一枚标识物材料的斑纹记号进行拍摄、编号、建档、存入防伪数据库中。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通过网络调取标识材料纹理照片,以人工比对的方式来辨别真伪。
由于目前的纹理防伪技术必须对每一枚标识物材料进行拍摄、编号、建档、存入防伪数据库。数据量大而且处理麻烦,使得很多企业难以建立相应的防伪系统。鉴别时必须联上企业的网络,而且需要人工对照片和实物进行比对来辨别真伪,造成了辨别困难,查询时间长,查询率低,影响了整个系统的防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标识及防伪鉴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联网鉴别,鉴别困难、查询时间长、查询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识,包括:载体,以及印制在所述载体上的编码图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载体上的纹理图形;所述编码图形通过所述纹理图形得到。
优选地,所述纹理图形的面积比所述编码图形小,设置在所述编码图形上。
优选地,所述载体的材质为纸、布、塑料、木或尼龙;或/和,
所述纹理图形由随机分布纤维、残屑或先天纹理构成的图形。
优选地,所述编码图形中的编码为存储有所述纹理的数字图像的二维码或彩码。
优选地,所述纹理图形包括:平面纹理图形和立体纹理图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伪鉴别的方法,包括:
扫描并识别标识表面的编码图形;其中,所述标识包括:载体、印制在所述载体上的编码图形和设置在所述载体上的纹理图形;所述编码图形中存储有所述纹理图形的数字图像;
将所述识别编码图形的识别结果与所述纹理图形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真伪。
优选地,所述纹理图形设置在所述编码图形上;
所述识别标识表面的编码图形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编码图形中心部位的所述纹理图形的第一数字图像;
解析出所述编码图形中存储的纹理图像的第二数字图像。
优选地,解析出的所述第二数字图像为通过私钥加密处理后的加密图像;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数字图像加密处理时设置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字图像进行解密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比对之前,还包括:分析出所述纹理图形的第二数字图像的尺寸大小;
将所述第一数字图像放大或缩小为与所述第二数字图像的尺寸大小等同,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编码为二维码或彩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1、将二维码技术和纹理防伪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了二维自动识别准确高效及纹理防伪难以伪造的优点,生成的防伪二维码难以伪造,能快速识别;
2、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鉴别真伪,使用普通带照相功能的智能手机就能识别,与现有的二维码识别方法一致,极大的提高了防伪的查询率。
3、企业不需要对标签拍摄、编号、建档、并建立专门的防伪数据库,生成企业的私钥及公钥,并将公钥通过可信的渠道公布即可。
4、不需要连接互联网调取防伪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鉴别,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5、自动图像鉴别,降低了人工比对的误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中英,未经陈中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7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