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26687.6 | 申请日: | 2014-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2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民;黄朝兵;张贤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张金熹 |
| 地址: | 6534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浆体管道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能够满足浆体管道运输、浓度分离和脱水处理需求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浆体的管道输送或浆体的脱水处理过程中,浆体物料需要满足特定的浓度分布,而且浓度变化不应过大,只有这样才不会对管道输送或脱水处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浆体的泵送主站或起始站,经常出现浆体的分批输送或分级输送,浆体的分批、分级输送时难免会出现浆水结合的情况,而浆水结合将导致结合部的浆体浓度会大大降低,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不符合管道输送及脱水工艺的浓度要求,对管道的安全输送带来较大的隐患,同时脱水处理工艺也会因为浆体浓度的偏低而无法脱水。同时这一部分浓度特征的浆体量相对又不是太大,一般都集中在浆体分批/分级输送中的浆水结合区,对这种不符合后续工艺要求的低浓度浆体,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低浓度浆体直接排放到一个固定的事故池或工艺池当中,采用自然沉淀,然后将水抽干后,待自然干燥后用汽车运输的方法来解决,具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周期长等缺陷。同时因为这种低浓度的浆体量相对不是很大,所以若采用效率较高的浓缩机浓缩的办法来调节浓度的话,又会导致投资成本太高,不划算,尤其是对于在管道输送中间建加压站时,更会大大的提高整个浆体管道的输送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种在浆体进行长距离管道输送或脱水处理前,因分批级输送中浆水结合导致的低浓度浆体的浓度处理问题,一直没有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创新设计了一种简易低成本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浆体搅拌槽、阀门、浆体管道、水池、底流泵以及浆体流动沉淀区,通过在浆体流动沉淀区上加装三根浆体管道,上游一根为低浓度浆体进入管道,下游一根为清水出口管道,底部一根为较高浓度浆体出口管道,并使进入浆体流动沉淀区的低浓度浆体物料来自外界和浆体搅拌槽中的循环浆体,这种浆体物料经过一次或多次沉降处理后,即可达到满足后续输送或脱水工艺要求的浆体浓度,有效解决了浓度偏差较大、浓度过低的浆体物料的浓度处理问题,提高了规定范围内浓度偏低的浆体物料的浓度,使之符合管道输送和脱水工艺的要求,同时本发明所述系统整体结构简易,容易实现,投入成本远小于一套浓缩机设备,且处理方案较现有技术中自然风干后采用汽车运输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包括:浆体进入管道1、循环管道3、浆体流动沉淀区4、沉降管道6、清水管道8、回流阀门9、底流泵11、浆体搅拌槽13、清水池14和浆体输出管道15,所述浆体流动沉淀区4的顶部入口连接于所述浆体进入管道1,所述浆体流动沉淀区4的顶部出口连接于所述清水管道8,所述浆体流动沉淀区4的底部出口连接于所述沉降管道6,所述清水管道8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清水池14,所述沉降管道6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浆体搅拌槽13,所述浆体搅拌槽1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15,所述循环管道3连通于所述浆体进入管道1和浆体输出管道15,所述浆体输出管道15上设置有所述底流泵11,所述循环管道3上设置有所述回流阀门9。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有隔离阀2、泵入口阀门12和出口阀门10,所述隔离阀2设置于所述浆体进入管道1上,所述泵入口阀门12和出口阀门10设置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15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流泵11的上游和下游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循环管道3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隔离阀2下游的浆体进入管道1的侧壁,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口阀门10和底流泵11之间的浆体输出管道15的侧壁。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隔离阀2设置于所述浆体进入管道1的入口端,所述出口阀门10设置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15的出口端。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有清水调节阀门7和沉降调节阀门5,所述清水调节阀门7设置于所述清水管道8上,所述沉降调节阀门5设置于所述沉降管道6上。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浆体浓度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浆体流动沉淀区4具有倒置锥形沉降结构,所述浆体进入管道1连接于浆体流动沉淀区的锥形顶部入口,所述清水管道8连接于浆体流动沉淀区的锥形顶部出口,所述沉降管道6连接于浆体流动沉淀区的锥形底部出口。
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浆体浓度处理系统进行的浆体浓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6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钢双金属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