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滤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6009.X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8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岱原;骆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20 | 分类号: | G02B5/20;G02F1/1335;G02F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滤光 以及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结构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彩色滤光基板以及应用此彩色滤光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彩色滤光图案往往应用于平面显示器中用来达成多色彩的显示效果。一般来说,彩色的平面显示装置往往包括有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与位于两者之间的显示介质。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像素结构,以驱动对应像素区内的显示介质来呈现所需要的光学穿透度。而,彩色滤光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彩色滤光图案,以让通过对应彩色滤光图案的光线呈现特定颜色。然而,由于现有习知的彩色滤光图案是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的表面上,因此光线进入于彩色滤光基板内部后因反射及散射作用,而使得反射光的倾斜角度过大而穿过其他颜色的彩色滤光图案,进而造成色偏现象的产生。尤其是,此种色偏现象的发生在反射式平面显示装置中更为明显。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彩色滤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彩色滤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彩色滤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滤光基板,其有助于缓和显示装置的色偏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彩色滤光基板,其包括透光基材以及多个彩色滤光图案。透光基材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多个容纳凹口。容纳凹口从上表面往下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彼此分离。每一个容纳凹口分别具有一个底面。彩色滤光图案配置于透光基材上且分别位于容纳凹口内。彩色滤光图案分别接触所对应的底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相邻两个彩色滤光图案的相邻两个侧边之间具有水平距离,且水平距离介于2微米至2毫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纳凹口的底面与上表面之间具有一个垂直距离,且垂直距离介于5微米至5毫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滤光基板更包括平坦层。平坦层配置于透光基材的上表面上,且覆盖上表面、容纳凹口以及彩色滤光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材的材质包括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纳凹口的宽度介于9微米至9毫米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彩色滤光基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反射结构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透光基材的下表面上。反射结构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或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远离彩色滤光基板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结构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反射结构层包括胶囊式电泳显示介质层、微杯式电泳显示介质层或胆固醇型液晶电泳显示介质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材的材质包括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聚碳酸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纳凹口的底面与反射结构层之间具有一个间隔距离,且间隔距离介于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显示介质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显示介质层包括液晶层或有机发光层。反射结构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远离彩色滤光基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材的材质包括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而反射结构层的材质为反光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6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