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组合网架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4449.1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柳锋;杜刚;王晓燕;邴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组合 网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应力组合网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形式,其中网架结构应用最为广泛。在一些大跨度建筑的楼层网架结构中,楼面跨度较大,面层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楼面荷载重,且往往此类建筑需要较小的结构高度以提高建筑室内净高。为解决这些技术矛盾,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其中。
预应力组合网架是在组合网架的基础上,在钢网架下弦平面内设置单向或双向的预应力拉索,形成的一种拉索钢网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的新型组合结构体系。若保证该结构体系可靠工作,采用恰当的施工工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多数的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其施工工艺较简单,钢网架与混凝土楼板的共同工作依赖于混凝土楼板角部预埋件与网架节点的角焊缝,可靠性差,且预制楼板的楼面整体刚度也较差,所以使用受到限制。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量使用,采用现浇楼板的预应力组合网架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网架形式,此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作为组合网架的上弦杆,网架结构采用焊接球节点,下弦平面布置预应力拉索。整个结构具备良好的整体刚度,经济指标突出,抗震性能好,但是结构的施工比较复杂。如何进行钢网架的拼装,如何进行预应力组合网架的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如何进行预应力穿索张拉,各个工序如何衔接,针对以上的诸多问题,找出一种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施工工艺以适应整体建筑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组合网架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适合整体现浇的预应力组合网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一种预应力组合网架,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网架,网架包括下弦节点、下弦杆、腹杆、上弦节点,下弦节点为焊接空心球,上弦节点为空心半球,节点空心半球开口向上,节点空心半球的开口端面上焊接了有一块圆形盖板,在圆形盖板之上布置有上弦节点抗剪槽钢,抗剪槽钢分为一段长槽钢与两段短槽钢,两段短槽钢与长槽钢垂直相交,抗剪槽钢呈十字交叉布置,焊接于圆形盖板之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紧贴网架上弦半球节点的圆形盖板上表面;在网架下弦平面内沿主受力方向通长设置预应力拉索,拉索穿布于相应位置的下弦杆中,遇到下弦节点时在下弦球节点内设置穿索套管。
所述的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施工方法,适合现浇楼板的预应力组合网架,首先利用满堂脚手架高空拼装钢网架,然后二次搭设脚手架支模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最后进行预应力张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就有如下优势:在施工完下部网架结构后,二次搭设脚手架,同时处理连接节点,以方便现浇楼盖的支模及钢筋绑扎,使现浇楼盖应用于组合网架结构中,与传统的采用预制楼板的预应力组合网架相比,结构的整体刚度大,上部楼盖与下部网架结构连接可靠性高,施工也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浇预应力组合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脚手架两次搭设的立面示意图;
图3是网架上弦半球节点的圆形盖板上焊接外引钢板平面示意图;
图4是上弦节点剖面示意图;
图5是预应力拉索的索伞头做法剖面示意图;
图6是下弦球节点穿索剖面示意图;
图中:1、现浇混凝土楼板,2、钢网架,3、下弦节点,4、下弦杆,5、腹杆,6、上弦节点,7、第一次搭设的满堂脚手架,8、第二次搭设的支模脚手架,9、圆形盖板,10、上弦节点抗剪槽钢,11、外引钢板,12、混凝土模板,13、弹簧片,14、套筒,15、拉索,16、穿索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预应力组合网架,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网架2,网架包括下弦节点3、下弦杆4、腹杆5、上弦节点6,下弦节点3为焊接空心球,下弦杆4、腹杆5均为圆钢管,上弦节点6为空心半球,空心半球开口向上,空心半球的开口端面上焊接了有一块圆形盖板9,在圆形盖板之上布置有上弦节点抗剪槽钢10,抗剪槽钢10包括一段长槽钢与两段短槽钢,两段短槽钢置于长槽钢的两侧并与长槽钢垂直相交,抗剪槽钢10呈十字交叉布置,焊接于圆形盖板9之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的底面紧贴网架上弦半球节点的圆形盖板9上表面;在网架下弦平面内沿主受力方向通长设置预应力拉索15,拉索15穿布于相应位置的下弦杆4中,遇到下弦节点3时在下弦球节点内设置穿索套管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