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降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4194.9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5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宏;弋才敏;肖栩;张建刚;李蜀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M7/217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降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容降压电路。
背景技术
电容降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在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并降低输出电压的结构。电容器在分压衰减信号幅度的同时对交流信号的能量损耗小。对于理想的电容器,电流流经时并不产生功耗,流过电容的电流为虚部电流,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因而能够实现较高效率的电压转换。
电容降压电路的成本低廉,但传统的电容降压电路有它固有的缺点。由于输入端与输出端直接相连,对于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将直接影响输出电压,限制了电容降压电路的应用环境。同时,传统的电容降压电路不适合用在动态负载的情况,此外传统的电容降压电路只能输出固定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的电容降压电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适应动态负载的电容降压电路。
如图1所示,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降压电路,包括泄放电阻、降压电容、整流滤波模块、交替输出模块、输出反馈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泄放电阻与降压电容并联后与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交替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替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反馈模块和控制器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泄放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降压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二电容C2,所述交替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双掷开关、第二双掷开关、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一双掷开关和第二双掷开关由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2、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组成,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反向器、第三反向器、第四反向器、第五反向器、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所述输出反馈模块包括比较器、第五PMOS管MP5、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
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并联后与由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桥式全波整流器的负输入端与交流电负极连接,第五二极管和第二电容C2并联在桥式全波整流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桥式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出端为电源端、负输出端为地端,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桥式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出端与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和第二PMOS管M2的源极连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连接后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第二PMOS管M2的漏极与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连接后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第二反向器、第三反向器、第四反向器、第五反向器、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组成环形振荡器,环形振荡器的输出端与第一PMOS管MP1和第四PMOS管M4的栅极连接,环形振荡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反相器与第二PMOS管MP2和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连接后与第五PMOS管MP5的源极连接,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二电容R2和第三电阻R3连接后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输出电流,增强了带负载能力,实现了电压转换通路上信号的隔离,克服了带容性负载时影响输出电压的缺点,并进一步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容降压电路的原理示意框图;
图2是降压电容与泄放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整流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交替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交替输出模块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输出反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容降压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容降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泄放电阻、降压电容、整流滤波模块、交替输出模块、输出反馈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泄放电阻与降压电容并联后与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交替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替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反馈模块和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夜间可发光水带接口
- 下一篇:正压检测和液体加注的转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