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的水飞蓟素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1754.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0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军 |
主分类号: | C07D407/04 | 分类号: | C07D407/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韩辉 |
地址: |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酸乙酯 提取罐 浓缩 浸渍 提取溶剂 操作简化 动态提取 改革工艺 水飞蓟素 新鲜溶剂 脱脂 动态平衡 流浸膏 生产水 水飞蓟 提取液 蒸发罐 脂肪油 榨油 烘干 溶剂 保肝 饼粕 放入 飞蓟 膏机 料层 脱去 流出 客户 | ||
一种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生产水飞蓟素的提取方法,其特点为(1)水飞蓟种子脱去脂肪油;(2)将榨油后的饼粕粉碎后投入提取罐;(3)从提取罐顶端注入适量的乙酸乙酯;(4)静态浸渍后将浸渍过饼粉的提取液放入蒸发罐,同时新鲜溶剂自提取罐顶端注入罐中的料层,使其进入和流出的溶剂达到动态平衡;(5)动态提取;(6)浓缩;(7)浓缩至密度达1.2g/ml时停止浓缩,将浓缩得到的流浸膏转移到洗膏机中;(8)二次脱脂;(9)烘干;(10)粉碎,筛分出不同规格的产品,提供给供用户。本发明改革了原始的乙酸乙酯旧的改革工艺,使之操作简化且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含量的保肝药品的原料,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飞蓟素的提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的水飞蓟素提取方法,属于从水飞蓟素种子中萃取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
背景技术
水飞蓟又名奶蓟、老鼠蓟、朝鲜蓟、水飞雉等,拉丁名为Silybum mariaum.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在亚洲西部草原有野生分布,为两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当下在欧、亚、非及南北美洲均有栽培。
水飞蓟是一种药用经济作物,上世纪60—70年代,由德国植物学家H.Wagner和日本植物学家竹本常松等一批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其种子中含有治病药物水飞蓟素为,发明了这种药物的提取技术并确定其主要成分为水飞蓟宾、水飞蓟亭、水飞蓟宁和异水飞蓟宾,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各个异构体的结构,证实了具有营养、保肝、护肝和医疗保健作用,且安全及无毒副作用。水飞蓟的种植也因此应运而生,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中国于1972年从德国引进水飞蓟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西安植物园试种成功,由陕西中医院与西安植物园联合攻关研制成功水飞蓟提取技术,从中分离出其代表组分水飞蓟高纯品,制定了原始的2,4—二硝基苯肼检验方法。1982年进入盘锦农村种植,并由当时的盘山县水飞蓟综合加工厂与当时的沈阳第四制药厂联合,共同生产治疗肝病的药物益肝灵,后此年又有复方益肝灵问世。在种植和生产上,陕西渭河流域、盘锦的辽河流域的河套地区形成“避水害生态农业”规模,并进一步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生态产业链条;被誉为希望工程和朝阳产业。
由于水飞蓟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国际上需求量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止于2012年底,中国水飞蓟素和总产量已经达到500吨,其中有80%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韓国我国台湾地区,除用做制药原料外,有很大一部分用作保健食品的原料。
在提取工艺方面,最早使用的工艺是沿用H.Wagner发明的用乙酸乙酯工艺为溶剂的原始提取工艺,由于这种工艺操作复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又研制了用丙酮提取的简单工艺出现,由于丙酮工艺操作简单,收率较高,为多家生产企业所采纳,近几年又有外商介绍,国外有用甲醇为溶剂的提取工艺出现。
综观这些提取工艺中,甲醇提取液由于对于现场操作工作的健康为害较大,一般生产企业均不采用;丙酮,因其提取率较高,导致产品中有效成分比例降低;而乙酸乙酯提取物虽然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但其收率较低,操作冗长。
为适应国外不同客户的需求,申请人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对于原始的乙酸乙酯提取工艺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去掉了复溶和无机反萃取过程,增添了在浓缩中防止浸膏硬化的关键步骤,据申请人调研,这种改进生产工艺后的制备方法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后,给出了一种新的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的水飞蓟素提取方法。本发明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溶剂,去除了原始工艺中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弊端,从而生产出高含量产品,提供给国内外生产治疗肝病原料的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生产水飞蓟素的提取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经风干的水飞蓟种子经机械压榨脱去至少10%的脂肪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军,未经吴长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命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开口槽铣刀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