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1178.4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万珍平;周波;温万昱;闫志国;张华杰;谭振豪;李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3/36;H01L21/4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流体 动力 硅基微 通道 换热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紧密贴合的顶板(2)和硅基板(1);
所述硅基板(1)上表面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法沿长度方向刻蚀有贯穿的微沟槽(3),所述微沟槽(3)的水力直径为10um~3mm;
所述顶板(2)面向硅基板(1)的一面加工有电流体动力微泵,所述电流体动力微泵包括加工有梳齿状结构的发射极沟槽(4)和集电极沟槽(5),所述发射极沟槽(4)和集电极沟槽(5)的深度为20-40μm,所述发射极沟槽(4)与集电极沟槽(5)平行交错分布,槽内均填镀有金,相邻的发射极沟槽(4)和集电极沟槽(5)构成一个电极对,同一电极对的集电极沟槽(5)与发射极沟槽(4)之间的距离为0.1mm~0.3mm,两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为电极对中两电极之间距离的2~3倍,所有发射极沟槽(4)末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所有集电极沟槽(5)末端与直流电源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的上表面还镀有一层厚度为0.5um~2um氮化铝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采用丙酮为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材质为氮化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底面形状大小与硅基板(1)的相一致。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分别在顶板(2)上加工发射极沟槽(4)和集电极沟槽(5)、在硅基板(1)上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法沿长度方向刻蚀贯穿的微沟槽(3),所述顶板(2)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在所述氮化铝的顶板(2)上雕刻出梳齿状所述发射极沟槽(4)和集电极沟槽(5),并去除沟槽边缘的毛刺和棱角;
(2)采用沉金处理或者离子溅射工艺,将步骤(1)中发射极沟槽(4)与集电极的沟槽(5)镀满金,制备出发射极与集电极;
(3)采用蒸镀处理工艺,在步骤(2)处理后的顶板(2)表面镀一层厚度为0.5um~2um氮化铝薄膜;
(4)将处理后的顶板(2)与硅基板(1)采用键合技术密封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11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活塞压缩机
- 下一篇:涡旋压缩机的支架及涡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