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功能性红曲的复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发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791.4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0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武亚明;王轩;李静静;张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02 | 分类号: | C12P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功能 红曲 复合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固态发酵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功能性红曲的复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红曲,古称丹曲,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发酵产品。随着红曲霉代谢产物莫纳克林K的发现,红曲发酵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功能性红曲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是利用红曲霉菌接种在谷物培养基上经固态发酵生产的,莫纳克林K含量大于4mg/g的红曲发酵产品。功能性红曲除莫纳丛林K外,还含有麦角固醇、γ-氨基丁酸、天然植物激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公开号为CN102911977A的专利中,以难溶于水的惰性载体甘蔗渣、木屑、玉米芯、烟梗、茶梗、麸皮或琼脂,或颗粒状谷物大米、小米、大麦、高粱、玉米。青稞或咖啡豆为固体基质载体,按一定比例添加由葡萄糖、大豆水解液、甘油、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锌、玉米浆调制的营养液,接种红曲菌种发酵生产功能性红曲,但是还是利用单一培养基,没有涉及造粒工艺,莫纳克林K含量不超过20mg/g。公开号为CN101760478的专利中,提及了一种葛根红曲的制造方法,用红曲菌接种在葛根制成的固体培养基上发酵生产红曲,莫纳克林K含量不超过15mg/g。
功能性红曲传统上都是利用大米作为基质进行发酵培养的,也有利用燕麦、青稞、山药为基质进行培养的,但是,单一颗粒状基质的营养成分并不能完全适合红曲菌种的生长和莫纳克林K的代谢,而粉状物料容易造成固体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结块,不利于散热、透气和传质转热,导致发酵结束后还会存在部分生料存在,莫纳克林K的代谢速度慢,产品中含量低的缺点。据目前研究报道,含量最高不超过25mg/g,制约了功能红曲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红曲菌菌丝体的快速生长和莫纳克林K的合成的生产功能性红曲的复合培养基;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复合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复合培养基的功能性红曲的发酵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由粉料和营养液造粒而成;
所述粉料的原料配比为:籼米粉24~38wt%、燕麦粉42~55wt%和黄豆粉7~34wt%;
所述营养液由水和下述原料配比而成:蔗糖38~76g/L、酵母粉5~12g/L、牛骨蛋白胨5~12g/L、复合氨基酸1~5g/L、硫酸镁2~5g/L、硝酸钠1~5g/L,以及调节营养液pH至3.5~4.5的酸度调节剂;
所述粉料与营养液的重量比为1:(0.2~0.6)。
本发明所述复合培养基造粒成粒径为3~5mm、颗粒长度2~8mm、颗粒硬度1.5~6.5kg的圆柱形颗粒。
本发明所述的粉料过40~100目筛。
本发明所述酸度调节剂为冰醋酸、苹果酸和/或柠檬酸。
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原料配比,其步骤为:将籼米粉、燕麦粉和黄豆粉混合均匀,得到粉料;蔗糖、酵母粉、牛骨蛋白胨、复合氨基酸、硫酸镁和硝酸钠加入水中,用酸度调节剂调节pH得到营养液;然后将粉料和营养液混合均匀,造粒;经灭菌后即可得到复合培养基。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述的造粒温度为55~90℃。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述的灭菌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21~130℃的条件下灭菌30~80分钟。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述造粒得到的颗粒装1000mL三角瓶后灭菌,每瓶装料量为100g~400g。
本发明发酵方法采用上述的复合培养基,其过程为:将紫红曲霉CGMCC3.991接种到所述的复合培养基中,控制接种量为11~21%(W/W),经30~35℃高温发酵培养3~5天,20~25℃低温发酵培养27~35天,烘干、粉碎、灭菌,制得暗紫红色功能性红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优选的原料配比,采用营养成分和物料特性更适合红曲菌发酵的复合培养基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单一培养基,通过原料造粒,改善了培养基的疏松性、透气性和传质传热效果,适合红曲菌种的生长和莫纳克林K的代谢,从而有效地提升功能性红曲的发酵效果和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