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列车中单独分布式动力机车的油门和制动动作的控制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20249.9 | 申请日: | 2009-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C.西达帕;R.莫菲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12 | 分类号: | B61C17/12;B61L3/00;B61L2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金飞;谭祐祥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列车 单独 分布式 动力 机车 油门 制动 动作 控制 | ||
1.一种用于控制铁路列车的引导机车和远程机车的方法,所述引导机车和所述远程机车由一台或更多动车分离,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所述引导机车的后端处的挂钩力以确定所述引导机车何时已登上山顶;
在所述引导机车登上山顶以后,确定所述引导机车的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者;
选择最大列车速度;以及
控制所述引导机车以在所述引导机车已登上山顶之后将所述引导机车的速度维持在所述最大列车速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进一步响应于已登上山顶的动车数量或在所述引导机车的后端处的挂钩力对所述引导机车应用动态制动或对所述引导机车降低油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在所述远程机车的前端和后端处的相应挂钩力,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响应于所述远程机车的前端挂钩力和所述引导机车和所述远程机车中的每一者的相应后端挂钩力控制所述引导机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在所述远程机车的前端和后端处的挂钩力控制所述远程机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在所述远程机车的后端和前端处的实际挂钩力,并确定在所述引导机车的后端处的预期挂钩力以及在所述远程机车的后端和前端处的相应预期挂钩力,所述预期挂钩力响应于确定的山峰坡度和列车构造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还响应于所述预期挂钩力和所述实际挂钩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控制步骤不能将所述速度维持在所述最大列车速度以下时启动警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在所述远程机车的前端和后端处的相应挂钩力以确定所述远程机车何时已登上山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GPS装置或路旁收发器来确定所述引导机车或所述远程机车何时已登上山顶。
9.一种用于在每台机车穿越坡度时控制铁路列车的引导机车和列车中部机车的方法,所述列车中部机车和所述引导机车由一台或更多动车分离,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施加在所述引导机车的后挂钩上的力;
确定施加在所述列车中部机车的前挂钩上的力和施加在所述列车中部机车的后挂钩上的力;
响应于确定的挂钩力控制所述引导机车和所述列车中部机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最大列车速度,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控制所述引导机车和所述列车中部远程机车中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引导机车的速度维持在所述最大列车速度或所述最大列车速度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引导机车的后挂钩上的力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引导机车的后挂钩上的力的方向和大小中的至少一者,并且确定所述列车中部机车的前挂钩和后挂钩上的力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列车中部机车的前挂钩上的力的方向和大小中的至少一者以及确定所述列车中部机车的后挂钩上的力的方向和大小中的至少一者。
12.一种用于控制列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控制方面自动控制所述列车中的第一机车组,所述第一控制方面基于与所述第一机车组相关的一个或更多个运行状况;以及
根据第二控制方面自动控制所述列车中的第二机车组,所述第二控制方面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方面并基于与所述第二机车组相关的一个或更多运行状况,其中所述第二机车组远离所述第一机车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机车组和第二机车组中的每一个,所述运行状况包括所述机车的车轴的车轴负荷、所述列车在其上行驶的轨道的轨道坡度、所述列车在其上行驶的地形、所述轨道的状况、当日时间、速度约束、燃料消耗、排放和天气状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方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方面包括牵引动作或制动动作的施加和所述牵引动作或制动动作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02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石油液化气钢瓶残液烧净器
- 下一篇: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





